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辵 (包括子部件) 共 6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辵 | ||||||||
巡 | 「辵」是「巡」的意符,「川」是聲符。「辵」從「彳」從「止」,「彳」是「行」的簡省,象道路之形,「止」象腳趾,從「彳」從「止」的字都有行走之意。甲骨文所從的「川」省作一曲筆。「巡」字所從的「川」到了後來被隸定為「巛」。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巡視,《合集》36417:「戊戌卜,王其巡□馬。」表示商王巡視□馬這個地方。金文用作人名,十二年邦司寇劍:「冶巡」。表示名叫「巡」的冶煉工匠。戰國青銅器往往物勒工名,記載鑄器者的名字,「冶巡」是指這把劍是由名叫「巡」的工匠冶煉而成。 戰國晉系玉器文字通假作「順」,行氣玉銘:「巡(順)則生,逆則死。」說明行氣之道,順之則生,逆之則死。《集韻.稕韻》:「順,古作巡。」《荀子.禮論》:「本末相順」,俞樾曰:「順讀為巡。」《禮記.月令》:「順彼遠方」,《呂氏春秋.孟秋紀》作「巡彼遠方」。 | |||||||
逆 | 一說「屰」、「逆」是二字,「屰」象倒人形,本義是逆反,不順從的人(楊樹達、季旭昇)。而「逆」本義是迎接,「逆」表示不順、叛逆只是同音借用(楊樹達、段玉裁)。後來「屰」(人形)訛變為牛形,疑是作為「逆」的聲符。 甲金文「逆」迎接、不順兩種用法皆有。甲文「逆伐」即「迎擊」,「逆祀」,即不按順序進行祭祀。又用作人名、國名。 金文早期多表示迎接、接受,駒父盨蓋:「逆見我」。表示不順、逆反,始見於西周晚期,戰國中山王壺:「隹逆生禍,隹順生福」。又用作人名。 按「迎」,亦可引申逆反、不順之義,凡迎向某物,必與對方方向相反。俗語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仍保留「迎」義。「逆水」即「迎水」,與水流方向相反,故引申反向之義。 《說文》:「逆,迎也。从辵屰聲。關東曰逆,關西曰迎。」段玉裁注:「逆,迎也。逆、迎雙聲,二字通用,如禹貢逆河,今文尙書作迎河是也。今人假以爲順屰之屰,逆行而屰廢矣。」 | |||||||
速 | 金文表示徵召,招請,叔家父簠:「用速先□者(諸)兄」,表示延請兄弟。《周易.需》:「不速之客」。《儀禮.鄉飲酒禮》:「主人速賓」。 「速」亦作「遬」、「𧫷」,《說文》:「速,疾也。从辵束聲。遬,籀文从欶。𧫷,古文从欶从言。」 楚簡「速」表示迅速,《上博楚竹書.容成氏》:「撞鼓,禹必速出」。表示若有警報,大禹必定會迅速地出來。 | |||||||
達 | 齊系金文不從「羊」而從◎從「口」,字形有所訛變,楚系文字從「辵」從兩橫從「口」,趙平安指出兩橫和「口」皆為飾筆,戰國文字習見。 金文表示討伐,史牆盤:「達(撻)殷畯民」,《尚書.顧命》:「用克達殷集大命」,「達殷」當讀「撻殷」,《詩.商頌.殷武》:「撻彼殷武,奮伐荊楚」,《經典釋文》引韓詩「撻,達也。」又用作人名。 楚簡表示通達、發達,《郭店楚簡.窮達以時》:「窮達以時」,表示窮困和發達視乎時機和際遇。 此外,趙平安認為甲骨文舊釋為「途」的字就是「達」字,表示撻伐和「讓……來」、「讓……去」的意思。姑備一說。 《說文》:「達,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 | |||||||
遘 | 甲金文或不從「辵」,而只從「止」或「彳」,「止」象腳,「彳」象道路,皆有行走之意。 甲骨文談及祭祀的時候,往往提及「遘某祖先」,表示遇到祖先。因為進獻祭品時,鬼神會降臨享用,所以主祭者能與之相遇(于省吾)。如《合集》36530:「遘上甲□五牛」,「上甲」是商代的先王,大意是說遇到上甲,用五隻牛為祭牲。 金文表示相遇、相會,保卣:「遘于四方,䢔(會)王大祀。」表示四方諸侯適逢其會,參與周王盛大的祭祀。楷伯簋:「楷白(伯)于遘王,休,亡(無)敃。」意謂楷伯去見周王,很好,沒有憂患。楷伯簋銘文與麥尊:「侯見于宗周,亡敃」意思相近。二祀𠨘其卣:「遘于匕(妣)丙」,「妣丙」是名叫丙的先母,全句表示(鬼神降臨),遇到亡母丙。又通假為「媾」,「婚媾」即夫婦,豳公盨:「好德婚遘,亦唯協天」,表示婚姻之事也堅持好德,才合乎天意(裘錫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