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艸 (包括子部件) 共 9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艸 | 「艸」即草木之「草」的本字。在甲骨文中用為時間名詞,陳劍認為假借為「早」,宋華強認為假借為「朝」。《合集》4769正:「今[屮口](早/朝)」,表示「今早」或「今朝」。《合集》25371:「來[屮口](早/朝)」,「來早」或「來朝」表示將來的早上,如明早、明朝。 後世借「草斗」義的「草」表示「艸」,參見「草」。 | ||||||||||||||
艿 | 甲金文從「茻」從「乃」,或不從「茻」而從四「生」,皆象草之生長,「乃」是聲符,本義是草名,甲骨文疑為方國名,金文用作人名和地名。小篆簡省作從「艸」,《說文》:「艿,艸也。从艸乃聲。」《廣韻》:「艿,草名,謂陳根草不芟新草又生,相因艿也。」 | ||||||||||||||
囿 |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種植草木,畜養禽獸的園子。《合集》9488:「王往囿」,意謂商王前往園囿。 金文通假為「域」,秦公簋:「竈(肇)囿(域)四方」,「竈囿」即《詩.商頌.玄鳥》「肈域彼四海」之「肈域」,鄭玄認為「肈」通假為「兆」,表示以四海為兆域,「兆域四方」即以四方為國家的彊界、版圖(參楊樹達)。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34叄:「苑囿園池」。 | ||||||||||||||
芻 | 趙誠則認為象以手將草折斷之形,可備一說。 甲骨文表示喂飼牲畜的草,又表示吃草的牲畜。金文用作地名,又表示喂飼牲畜的草料,公芻權:「公芻半石」。 | ||||||||||||||
莫 | 甲骨文用作本義,《合集》29807:「其莫不冓雨。」即傍晚時不下雨。又用作地名,《合集》33545:「王田莫,無災。」「田」即田獵;意謂王在莫地田獵,沒有災禍。 金文用作本義,越王者旨於賜鐘:「夙莫不貣(忒)。」「夙」即早;「忒」即差錯,意指早晚都沒有差錯。又用作代詞,中山王方壺:「不羕(祥)莫大焉。」意指沒有甚麼比這事更不祥了。又用作人名,莫尊:「莫作旅彝。」意謂莫鑄造了一個行旅用的盛酒器。金文「莫」又通作「墓」,散氏盤:「以西至于𨾊莫(墓)。」指往西行,到達𨾊墓。又用作官名,郾客問量:「羅莫囂(敖)臧帀(師)。」「羅」是文獻中所載的羅國,「莫敖」是楚國的地方官職名;「臧師」是人名。 竹簡帛書用作本義。《上博竹書三.周易》簡38:「啻(惕)[虎口](號),莫譽(夜)又(有)戎,勿卹(恤)。」今本《周易》作「惕號,莫夜有戎,勿恤。」「惕號」意指驚恐呼號;「恤」,《說文》:「卹,憂也」;這句指雖然有驚恐呼號,夜裏有戰事,也不必擔憂。《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184:「行傳書、受書,必書其起及到日月夙莫,以輒相報(也)。」意指傳送或收到文書,必須登記發文或收文的日月朝夕,以便及時回覆。《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第237-238行:「到莫有(又)先食飲,如前數。」意謂到黃昏時才再飲食,數量如前所述。楚簡又用作官職名,《包山楚簡.文書》簡158:「于莫囂(敖)之軍。」 傳世文獻表示本義的例子如《禮記.間傳》:「故父母之喪,既殯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溢」即「鎰」,古代的重量單位,相當於二十兩;「莫」指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全句指所以父母的喪事,棺木下葬之後,可以食粥,朝早二十兩米,黃昏也是二十兩米。南宋晏幾道〈蝶戀花〉:「朝落莫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作者借秋蓮暮開朝落這種與世不同的習性比喻自己不與世合流。又引申為晚、時間將盡之意。《詩經.小雅.采薇》:「曰歸曰歸,歲亦莫止。」意指(你)一直說回家,但一年將盡(,仍未見你回家)。又引申指昏暗,《荀子.成相》:「門戶塞,大迷惑,悖亂昏莫無終極。」楊倞注:「莫,冥寞,言闇也。」「昏莫」即「昏暗」;這句指進言納諫的途徑被堵塞,人變得迷亂糊塗,惑亂昏暗愚昧是沒有盡頭的。 後來「莫」被借作虛詞「莫」,表示否定,相當於「不」。《國語.魯語下》:「女知莫如婦,男知莫如夫。」韋昭注:「言處女之知不如婦,童男之知不如丈夫。」又表示禁止,相當於「不要」、「不能」。東漢陳琳〈飲馬長城窟行〉:「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意指寫信給妻子,勸她早日改嫁,不要再等了。唐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莫」又借用作代詞,表示沒有誰、沒有甚麼,如莫不歡喜。《戰國策.楚策》:「群臣莫對。」即群臣都沒有回答。《周易.益》:「莫益之,或擊之。」意指沒有人給好處,倒有人給予攻擊。《孟子.梁惠王上》:「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意謂因為愛護百姓而稱霸天下的君主,是沒有人能抵禦他的。由於「莫」借作虛詞久借不還,乃有人再加注「日」於「莫」之下而成「暮」。 「莫」是現在常見的姓氏,主要分佈在廣西、四川和廣東等多省。戰國已有「莫」姓,如《漢印文字徵》「莫如」。 | ||||||||||||||
朝 | 甲骨文表示早晨,又用作地名。《廣韻.宵韻》:「朝,早也。又旦至食時為終朝。」《詩.蝃蝀》孔穎達疏:「朝者,早旦之名。」 金文「朝」從「𠦝」從中間有三點的水流之形,這個水流是「潮」的初文,象潮水洶湧之形,表示潮水。後來「潮」的初文訛為「月」。金文只見早期周公東征鼎「廟」字中之「朝」從「月」,楚簡、小篆訛成「舟」形。西周晚期「𠦝」訛變為「車」形。金文「𣶃」、「朝」都是「潮」的古字。 金文表示早上,與「夕」相對,利簋:「珷(武王)征商,隹甲子朝。」大盂鼎:「敏朝夕入讕(諫)」。 古君王早朝聽政,故「朝早」引伸為「朝見」,《字彙》:「朝,晨朝也。人君視政,臣下覲君,均貴於早,聲轉為朝也。」 金文表示朝見、朝問,夨令方尊:「明公朝至于成周」,陳侯因[次月]敦:「𣶃問者(諸)侯」。《穀梁傳.桓公九年》:「諸侯相見曰朝。」《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又用作地名,朝訶鐘:「朝訶(歌)」即典籍「朝歌」,古都城。又讀作「廟」,𧽊簋:「王各(格)于大𣶃(廟)」,「大𣶃」即「太廟」。參見「𣶃」、「廟」、「𠦝」。 此外,「朝」、「鼂」同音相通,睡虎地秦簡借「鼂」作「朝」,《汗簡》「朝」之古文作「鼂」。《姓氏急就篇》:「漢鼂錯,亦作朝。」參見「鼂」。 | ||||||||||||||
茻 | 曾侯乙墓竹簡第143簡中有從「茻」從「𠄠」的字形,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以為是「茻」字,在二「艸」之間增「𠄠」為飾。該字在簡文中用為人名,未有實證,僅備一說。 | ||||||||||||||
莽 | 「莽」的本義是草叢,古時野外的草叢一望無際,深遠遼闊,《左傳.哀公元年》:「暴骨如莽」,杜預注:「草之生於廣野,莽莽然,故曰草莽。」故「莽」引申有大、廣闊、深遠義,如大雨又稱「莽雨」,大風又稱「莽風」。曹寅《滿江紅.烏喇江看雨》:「好一場莽雨,洗開沙磧。」冒襄《影梅庵憶語》卷二:「莽風飄瓦鹽官城中,日殺數十百人。」野外的草叢無人打理,不經修飾,引申之,人天生未經修養的性格、未學禮儀的行為鹵莽,故「莽」引申有粗野、粗鹵之義。 「鹵莽」的本義是荒地上的野草,性格粗率是引申義。《漢書.揚雄傳》:「夷阬谷,拔鹵莽,刊山石。」《莊子.則陽》:「長梧封人問子牢曰:『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予。……』」是說粗率潦草地耕作,只會得到雜草叢生的結果。勸告君主為政不要草率。參見「鹵」。 甲骨文用作人名或國名,金文用作人名。 《說文》:「𦷶(莽),南昌謂犬善逐菟艸中爲莽。从犬,从茻,茻亦聲。」段玉裁注:「此字犬在茻中,故偁南昌方言,說其㑹意之恉也,引伸爲鹵莽。」 | ||||||||||||||
蒚 | 「蒚」亦指山蒿和小蒜。《玉篇.艸部》:「蒚,山蒿也。」《爾雅.釋草》:「蒚,山蒜。」《本草綱目.菜部.蒜》引《蜀本草》:「小蒜,野生,處處有之。小者一名薍,一名蒚」。 卜辭辭殘而語義未明,見於《合集》13624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