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庸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庸 | 用也。从用从庚。庚,更事也。《易》曰:先庚三日。〔余封切〕 (70 / 64) | 用 | 𠭻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庸 | 35 | 餘封 |
![]() |
以 | 次濁 | 喉 | 平 | 通 | 鍾/鍾 | 合 | 三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從「庚」,「◎」聲。「◎」是筒、桶一類東西的象形字。「庸」或從「庚」,「用」聲。「用」是由「◎」分化出來的一個字。「庸」是「鏞」的初文,本義是大鐘。(裘錫圭) 82 字 詳解: 甲骨文從「庚」,「◎」聲。「◎」是筒、桶一類東西的象形字。「庸」或從「庚」,「用」聲。「用」是由「◎」分化出來的一個字。「庸」是「鏞」的初文,本義是大鐘。(裘錫圭) 甲骨文用本義,如《合集》31023:「其奏庸,[門𢻱]美,又正。」「奏庸」即「奏鏞」。此用法亦見傳世古書,《逸周書.世俘》「王奏庸」,朱右曾集訓校釋:「庸,大鐘也。庸,鏞本字,經典皆作鏞。」又如《合集》31017「庸壴(鼓)」,指一種與鏞配合的鼓。(裘錫圭) 金文多從「庚」從「用」,亦有從「庚」從「◎」的字形,見天亡𣪕。金文「庸」可表示奴隸,如訇𣪕:「今余令汝啻官司邑人,先虎臣、後庸。」「先虎臣」是一種軍旅,「先」指先鋒。「後庸」指追隨於正規軍隊之後的「庸」。(陳世輝、裘錫圭) 「庸」又表示用,如中山王鼎:「寡人庸(用)其悳(德),嘉其力。」古代「庸」、「用」常通用。《說文》:「庸,用也。」如《國語.吳語》:「夫吳之與越,唯天所授,王其無庸戰。」後還表示受雇用,如《史記.陳涉世家》:「若為庸耕,何富貴也?」又指被雇用的人,後作「傭」。如《韓非子.五蠹》:「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 金文「庸」也表示平凡、平常。如中山王鼎:「後人其庸庸之,母(毋)忘尒(爾)邦。」此義亦見傳世古書。《爾雅.釋詁上》:「庸,常也。」如《荀子.榮辱》:「夫《詩》、《書》、《禮》、《樂》之分,固非庸人之所知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 「庸」還可作副詞,表示難道。如《左傳.僖公十五年》:「晉其庸可冀乎?」意謂晉國難道可以冀求嗎?又如《管子.大匡》:「雖得賢,庸必能用之乎?」 683 字 相關漢字: 庚,◎,用,鏞,先,傭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48 | 周p49 | ||||
李p280 | 何p348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庸」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守禦大庸千戶所 | (1/1)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中庸之道, 庸人自擾, 附庸風雅, 庸庸碌碌, 庸中佼佼… | (5/63)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愎, 昏, 碌, 毋, 樗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commonplace; mediocre; stupid; meagre |
n. | merit; hired man |
瀏覽次數: 4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