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奮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奮 | 翬也。从奞在田上。《詩》曰:不能奮飛。〔方問切〕 (77 / 71) | 奞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奮 | 396 | 方問 |
![]() |
非 | 全清 | 唇 | 去 | 臻 | 文/問 | 合 | 三 |
形義通解 |
---|
略說: 金文從「衣」從「隹」(象鳥形)從「田」,象鳥從田中起飛,如同人振衣,皆稱為「奮」(高鴻縉)。 46 字 詳解: 金文從「衣」從「隹」(象鳥形)從「田」,象鳥從田中起飛,如同人振衣,皆稱為「奮」(高鴻縉)。白川靜則認為將捕到的鳥放入衣內,而鳥欲逃出,因此「奮」有振翅、振奮之義。董蓮池認為以鳥被捉住懷於衣內,奮而欲飛往田野之狀來會奮意。 後期金文加從「攴」,所從的「衣」至小篆訛變為「大」。金文「奪」字中之「衣」形至小篆亦訛變為「大」。參見「奪」。睡虎地秦簡、馬王堆漢帛書「衣」訛變為「亦」。 金文表示振動,搖動,中山王鼎:「奮桴䢅(振)鐸」。「奮桴」即「奮枹」,表示搖動鼓槌,亦即擊鼓。《周禮.地官.小宰》:「徇之以木鐸」,鄭注:「古者將有新令必奮木鐸以警眾,使明聽也。木鐸,木舌也。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廣雅.釋詁》:「奮,動也。」《廣韻.問韻》:「奮,揚也。」又用作人名。(參《金文形義通解》) 戰國竹簡表示奮發、振作,《上博楚竹書五.三德》簡1:「芔木須旹(時)而句(後)奮」,表示草木等待適合的時節而後才能奮發生長。 《說文》:「奮,翬也。从奞在田上。《詩》曰:不能奮飛。」段玉裁注:「田猶野也。」 454 字 相關漢字: 衣,隹,田,攴,大,奪,亦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 | 周 | ||||
李 | 何p101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奮」的異讀字 | |
![]() |
黃p14 | 周p35 | ||||
李p290 | 何p100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奮」字下錄有18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奮不顧身, 奮發有為, 自告奮勇, 發奮圖強, 艱苦奮鬥… | (5/93)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鬥, 顧, 起, 興, 勤, 亢, 襼, 毢, 俟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impetuous; determined |
v. | rouse; spread the wings; diffuse; exert oneself; act vigorously; raise; lift |
瀏覽次數: 3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