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甲金文從「
日」從「
口」,會太陽剛出時呼喚大家起身幹活的叫聲,這種叫聲大概多數有一定的調子,是歌唱的一個源頭,「
昌」是「
唱」的初文(裘錫圭)。本義是叫喊、高呼。
79 字
詳解: 甲金文從「
日」從「
口」,表示曉日初出,呼唱報曉,呼醒眾人。古人物質缺乏,故多靠陽光取暖,早上陽光衝破黑暗,光明和暖,使人很容易不自覺地鼓舞歡呼(參王獻唐〈周昌鉨考〉)。這與常人一般喜歡晴天多於陰天的心情是一貫的。故「
昌」字會太陽剛出時呼喚大家起身幹活的叫聲,這種叫聲大概多數有一定的調子,是歌唱的一個源頭,「
昌」是「
唱」的初文(裘錫圭〈說字小記〉)。本義是叫喊、高呼。「
昌」字的本義是日出而呼喚,與「
名」字(表示黑夜中說出自己的名字)相類,參見「
名」。
春秋戰國文字多有變體,或把「
日」形置於「
口」內,「
口」形或訛變為「
甘」、「
日」,《說文》小篆訛為從「
日」從「
曰」,而《說文》籀文仍保留從「
口」之形。
甲骨文用作祭名。金文表示繁盛、昌盛,蔡侯申盤:「子孫蕃昌」。
竹簡讀作「
唱」,表示稱贊,《銀雀山漢簡.晏子.一六》:「公射,出質,堂上昌(唱)□」。傳世本《晏子春秋.外篇第八.晏子死景公哭之稱莫復陳告吾過》作「公射,出質,堂上唱善,若出一口。」意謂景公射箭,箭脫靶而去,大夫們還異口同聲地稱贊他射得好(孫彥林、周民、苗若素)。又讀作「
倡」,表示提倡、宣揚,《郭店簡.緇衣》簡30:「古(故)大人不昌(倡)流[言]」,傳世本《禮記.緇衣》作「故大人不倡游言」。
《說文》:「昌,美言也。从日从曰。一曰:日光也。《詩》曰:『東方昌矣』。𣅊,籒文昌。」
575 字
相關漢字: 日,
口,
唱,
名,
甘,
曰,
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