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睽 |
|
UTF-8 | E7 9D BD |
---|---|
大五碼 | BACC |
倉頡碼 | 月山弓人大 |
Matthews | 3660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504;(二版)2680 |
康熙字典 | 740 |
Unicode | U+777D | |
---|---|---|
GB2312 | 7805 | |
四角號碼 | 6203.4 | |
頻序 A/B | 4995 | 4657 |
頻次 A/B | 12 | 3 |
普通話 | j ku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睽 | 目不相聽也。从目,癸聲。〔苦圭切〕 (72 / 66) | 目 |
形義通解 |
---|
略說: 金文從「䀠」,「癸」聲,「䀠」從二「目」,象兩隻眼睛。本義是左右眼珠不能集中視力,同看一物,即斜視。 50 字 詳解: 金文從「䀠」,「癸」聲,許慎認為「睽」的本義是兩眼不相順從,指左右眼睛不能集中視線,同視一物。《說文》:「睽,目不相聽也。从目,癸聲。」段玉裁注:「聽猶順也,二女志不同行,猶二目不同視也。」《說文通訓定聲》:「𠊾者,兩人之目神不相屬;睽者,一人之目神不相貫。」 「睽」字所反映左右眼珠不能同一時間對準同一物體的情況,現代稱為「斜視」(Strabismus),斜視會導致兩眼不等視,不但影響視力,而且影響外觀(參醫學百科)。 「睽」的本義是斜視,是具體的病理現象(不可控制的病徵,區別於帶有意向性的「斜視」,即可以由自己控制的斜視,亦即斜目而視),在此基礎上引申出抽象的志向上的背離。「睽」古書表示背離、違背之意,如《莊子.天運》:「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墮四時之施。」成玄英疏:「睽,乖離也。」全句意謂三皇的心智,上而掩蔽了日月的光明,下而睽違了山川的精華,中而破壞四時的運行(陳鼓應)。「睽」又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而《周易.序卦》論及「睽」時,亦有「睽者,乖也」一語,反映「睽」字背離一義。「睽」後又表示反目、怒目而視,柳宗元〈貞符〉:「交焉而爭,睽焉而鬥。」意謂互相接觸便開始競爭,怒目而視便打鬥起來。 「睽」後來表示張目注視,如成語「眾目睽睽」表示許多人在張目注視,形容在大庭廣眾、眾人注目的場合。 金文用作人名,大簋蓋:「易(賜)[走朏]睽里」,「大」是人名,即大簋的作器者,「[走朏]睽」也是人名,「里」是古代的行政單位,全句意謂賞賜[走朏]睽的土地(給大)。西周制度,土地為國家所有,周王可隨意支配而轉賜他人(馬承源)。又用作姓,睽士父鬲:「睽士父乍(作)蓼妃尊鬲」,「睽士父」是人名,「睽」是姓,「蓼」是古國名,「蓼妃」指蓼國妃姓女子,「鬲」是炊器,全句意謂睽士父為蓼妃鑄造了寶貴的鬲。 765 字 相關漢字: 䀠,癸,目,大,里,蓼,鬲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9 | 周 | |||||
李 | 何p64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黃 | 周p114 | |||||
李p244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睽」的異讀字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睽」字下錄有6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眾目睽睽, 萬目睽睽, 睽睽萬目 | (3/3)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眾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Strabismus, a misalignment of the eyes; one of the 64 hexagrams |
v. | look at each other adversely or angrily (arch.); staring |
瀏覽次數: 8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