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10
(15)
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7 BD B7
大五碼 BD7D 
倉頡碼 田中戈月心 
Matthews 4841 
漢語大字典 (一版)2924;(二版)3120  
康熙字典 877 
Unicode U+7F77
GB2312  
四角號碼 6021.1 
頻序 A/B 1409  896 
頻次 A/B 986  927 
普通話 ba  b  bi  b  p  p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8/18
其他
字例: 7/7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遣有辠也。从网、能,言有賢能而入网,而貫遣之。《周禮》曰:議能之辟。〔薄蟹切〕 (158 / 155) 𦋼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45 符羈
241 皮彼
270 薄蟹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全濁 /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從「」,從「」。《說文》指「」的本義是遣散有罪的人。張舜徽認為「」的本義是疲困。
44 字

 詳解: 早期字形從「」,從「」。在篆文變為隸書的過程中,「」變形為「」,有時又會省去中間的其中一畫。《說文》:「罷,遣有辠也。从网、能,言有賢能而入网,而貫遣之。」徐灝《說文解字注箋》:「許意入网猶犯罪也,有賢能而犯罪則貫其罷遣之,故引《周禮》八議之法。然取義迂回,恐非造字之恉也。」《說文》認為「」的本義是遣散有罪的人,如果有賢能的人犯罪也要罷遣他。此說與「」的構形關係不明確,恐非本義。

  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凡獸為人所制,則疲困矣。能在网下為罷憊,猶兔在冂下為冤屈耳。故罷字當以疲困為本義,因引申為休罷之罷。」張舜徽認為「」的字形表示用網捉熊(「」的本義),熊耗盡力氣後疲乏被捉,「」的本義是疲困。「」表示疲困此一義項,傳世文獻中可找到不少依據。《廣雅.釋詁一》:「罷,勞也。」王念孫疏證:「罷,與疲同。」如《左傳.成公七年》:「爾以讒慝貪惏事君,而多殺不辜,余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國語.周語》:「今財亡民罷,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墨子.尚賢下》:「王公大人有一罷馬,不能治,必索良醫。」孫詒讓閒詁:「罷、疲字同。」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須賈說穰侯章》143行:「攻而弗拔,秦兵必罷,陶必亡,則前功有必棄矣。」

  「」表示停止。《廣韻.蟹韻》:「罷,止也。」如《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史記.穰侯列傳》:「穰侯曰:『善。』乃罷梁圍。」

  「」引申表示結束、取消。如《孟子.告子下》:「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利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及反,市罷,遂不得履。」《漢書.武帝紀》:「五年春,罷三銖錢,行半兩錢。」

  「」又表示免除、解除。如《禮記.月令》:「是月也,可以罷官之無事、去器之無用者。」《史記.高祖本紀》:「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後漢書.肅宗孝章帝紀》:「八月甲子,太尉鄧彪罷,大司農鄭弘為太尉。」

  「」表示歸來、返回。如《左傳.襄公三十年》「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自朝布路而罷。」《國語.吳語》:「夫吳之邊鄙,遠者罷而未至。」 韋昭注:「罷,歸也。」《韓非子.說林上》:「樂羊罷中山,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王先慎集解:「謂樂羊歸自中山也。」

  「」還表示能力弱、無能。《集韻.紙韻》:「罷,弱也。」如《墨子.非命上》:「我罷不肖,為政不善。」《荀子.正論》:「聖王沒,有埶籍者罷不足以縣天下,天下無君。」楊倞注:「罷,謂弱不任事也。」
1058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 p133
罷工,作罷,欲罷不能,罷休,罷手,罷免,罷官,罷戰,罷職,罷黜
p354 p2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20 p133
p354 p144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同「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甘休, 欲不能, 半塗而, 於奔命, 黜百家… (5/19)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finished; weary; fatigued
v. cease; finish
瀏覽次數: 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