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浴 |
|
UTF-8 | E6 B5 B4 |
---|---|
大五碼 | AF44 |
倉頡碼 | 水金人口 |
Matthews | 7673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629;(二版)1746 |
康熙字典 | 553 |
Unicode | U+6D74 | |
---|---|---|
GB2312 | 5201 | |
四角號碼 | 3816.8 | |
頻序 A/B | 2383 | 2042 |
頻次 A/B | 250 | 157 |
普通話 | y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浴 | 洒身也。从水,谷聲。〔余蜀切〕 (237 / 236) | 水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上從「人」,人之旁有水點,下從「皿」,象人在盆中洗身之形。金文、小篆從「水」,「谷」聲。本義是洗澡。 53 字 詳解: 甲骨文上從「人」,人之旁有水點,下從「皿」,象人在盆中洗身之形。金文、小篆從「水」,「谷」聲。本義是洗澡。《說文》:「浴,洒身也。从水,谷聲。」《廣韻.燭韻》:「浴,洗浴。」《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鄭玄注:「沐浴,所以自清潔。」意指供給王洗頭洗澡。 甲骨文用作本義,《合集》1824正:「于浴用。」即沐浴用,徐中舒懷疑「浴」是祭祀的儀式,祭祀前必先洗澡。又用作地名《合集》13575;「令寢往浴。」即命令寢前去浴這個地方。 金文用作本義,孟縢姬缶:「孟縢姬揀其吉金,自作浴缶。」意謂孟縢姬挑選了青銅,自己鑄造了一個洗身用的缶。從考古資料推測,楚人有一套沐浴的青銅禮器,用鼎燒水加溫,用浴缶裝水,用鑒沐浴,可見當時人重視沐浴。這可能證明「沐浴」是祭祀儀式的組成部分,進行正式祭祀前要先沐浴潔淨自身(參湖南省博物館〈蟠虺紋銅浴缶深入探索〉)。 秦簡用作本義,《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04正:「毋以卯沐浴。」意指不要在卯日洗頭和洗身。秦簡以「浴」為「俗」,《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40:「變民習浴(俗),既毋後憂。」意指改變百姓(惡劣的)習俗,(管治)就會無後顧之憂。 漢帛書用作本義,《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第49行:「浴之道頭上始,下盡身,四支(肢)毋濡。」「濡」即沾濕;意謂洗澡應該從頭部開始,直到下身,而四肢則不要沾濕。漢帛書假借「浴」為「谷」,《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第243行:「為天下浴(谷),恆德乃足。」傳世本《老子》作「為天下谷」。這句指成為天下生息的山谷,永恆的德行才足夠。 楚竹書亦借「浴」為「谷」。《上博楚竹書.容成氏》簡31:「以[衛止](𨇙)於溪浴(谷)。」「𨇙」可能表示踐踏。意即踐踏溪谷。 「浴」字後來從洗澡引申為沉浸之義。魯迅《墳.文化偏至論》:「久浴文化,則漸悟人類之尊嚴。」 粵語以「沐浴」一詞解作洗澡,但在古時,「沐」和「浴」分作兩個詞,「沐」指洗頭,「浴」才是洗澡。除了「沐浴」,粵語還會以「沖涼」表示洗澡。 840 字 相關漢字: 人,皿,水,谷,俗,濡,𨇙,沐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浴」字下錄有18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澡身浴德, 浴血奮戰, 補天浴日, 三浴三熏, 三釁三浴… | (5/16)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缸, 釁, 淋, 沐, 齋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v. | bathe; soak |
瀏覽次數: 66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