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F-8 | E8 87 BA |
---|---|
大五碼 | BB4F |
倉頡碼 | 土口月土 |
Matthews | 6016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817;(二版)3009 |
康熙字典 | 930 |
Unicode | U+81FA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4010.4 | |
頻序 A/B | 3152 | 726 |
頻次 A/B | 92 | 1333 |
普通話 | ti ti y |
小篆 | ||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臺 | 觀四方而高者。从至从之从高省,與室、屋同意。〔徒哀切〕 (247 / 247) | 至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從「之」從「宀」。「之」是聲符,「宀」表示與建築物有關。本義是四方高而平的建築物。 44 字 詳解: 甲骨文從「之」從「宀」。「之」是聲符,「宀」表示與建築物有關。戰國文字從「室」,「之」聲。從「宀」與從「室」意義相近。後來「臺」上半的聲符「之」字下又增從「口」,逐漸演變為現在的「臺」。《說文》以為「臺」字「从高省」,是把「室」的上半跟「口」形結合成一部分而言。(姚萱) 「臺」的本義是四方高而平的建築物。《爾雅.釋宮》:「四方而高曰臺。」《說文》:「臺,觀四方而高者。」例子如《左傳.僖公五年》:「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上博二.子羔》簡11:「遊於央臺之上。」 甲骨文用作動詞。《花東》502:「臺。」、「臺于南。」「臺」表示作臺。(姚萱) 「臺」後泛指高出地面的設備或物體。如唐代杜枚〈阿房宮賦〉:「歌台暖響,春光融融。」盧照鄰〈梅花落〉詩:「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 「臺」表示莎草,又名夫須。《爾雅.釋草》:「臺,夫須。」如《詩.小雅.南山有臺》:「南山有臺,北山有萊。」毛傳:「臺,夫須也。」孔穎達疏:「舊說夫須,莎草也。可為蓑笠。」又如《文選.張平子〈西京賦〉》:「王芻莔臺,戎葵懷羊。」 「臺」也用作古代賤職之稱。如《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臺。」孔穎達疏引服虔曰:「臺,給臺下,微名也。」《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輿馬臺隸,應為科品。」李賢注:「臺、隸,賤職也。」 「臺」又用作古代官署名。如《漢書.百官公卿表》:「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蘭臺」是漢代宮廷藏書處。又如《隋書.百官志》:「御史臺 ,梁國初建,置大夫,天監元年,復曰中丞。置一人,掌督司百僚。」 「臺」亦是對別人的尊稱。古代下屬稱上級「憲臺」、「堂臺」。朋友或同輩之間尊稱對方「兄臺」、「臺下」。如清代洪昇《長生殿.進果》:「望臺下輕輕放手。」 783 字 相關漢字: 之,宀,室,口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臺」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蘆臺巡司, 邢臺縣, 蒲臺縣, 鬥雞臺二所, 魚臺縣… | (5/12)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債臺高築, 近水樓臺, 歌臺舞榭, 瑤臺瓊室, 瑤臺銀闕… | (5/92)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謻, 倒, 近, 磯, 杠, 硯, 臬, 嵹, 蘭, 艋, 舞, 曬, 亭, 榭, 井, 轉, 壢, 墘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one of three stars in Ursa Major, one of the three highest dignitaries of State; platform; stage, terrace; stand, support; Taiwan Province; desk, table |
瀏覽次數: 10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