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4
(8)
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6 89 BF
大五碼 A9D3 
倉頡碼 弓弓手人 
Matthews 386 
漢語大字典 (一版)0054;(二版)62  
康熙字典 347 
Unicode U+627F
GB2312 1948 
四角號碼 1723.2 
頻序 A/B 671  1032 
頻次 A/B 3527  719 
普通話 chng  zhng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9/11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1/2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1/11
其他
字例: 7/7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奉也。受也。从手从卩从廾。【臣鉉等曰:謹節其事,承奉之義也,故从卩。】〔署陵切〕 (253 / 253) 𢪻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198 署陵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金文「」會兩手抬起一個人之意,本義是捧奉、抬高。
26 字

 詳解: 甲金文「」從「」(象跪坐人形)從「」(象雙手),會兩手抬起一個人之意,本義是奉承、捧奉、抬高(許慎、孫海波、李孝定、沈培)。

  小篆在人形下面又增「」旁為義符。抬高一人即承擔起其身體,故「」又有承受、擔起之義。而傳承、承繼之義是從承受、接受引申而來。

  金文表示承受、擔任,小臣[言逨]簋:「白懋父承王令(命)」。《國語.齊語》:「余敢承天子之命」。令狐君壺:「承受屯(純)惪(德)」。《左傳.隱公八年》:「敢不承受君之明德。」梁十九年亡智鼎:「年萬不(丕)承」,表示萬年承受(君主的命令)。《詩.周頌.清廟》:「不顯不承」,即「丕顯丕承」。又通作「」,冬季的祭祀名,中山王圓壺:「承(蒸)祀」,《爾雅.釋詁》:「蒸,祭也。」

  戰國竹簡也表示承受,《清華簡一.皇門》簡4:「王用能承天之魯命。」

  《說文》:「承,奉也。受也。从手从卪从𠬞。」
374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60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通「拯」字

p30 p60
承受,繼承,承先啟後,承歡膝下,承載,承接,承擔,承當,承諾,承辦,承包,承襲,承認,承租,承攬,承運,承印
p9 p212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天府, 天衛, 鄉巡司, 萬 (4/4)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一脈相, 前啟後, 起轉合, 上啟下, 一力當… (5/124)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 , , , , ,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v. receive; inherit; bear, hold, carry; contain; support; contract for; undertake; continue, carry on; confess; acknowledge; please; flatter; meet
瀏覽次數: 2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