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糸 (包括子部件) 共 16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糸 | 甲骨文用作人名,《合集》21306乙:「卣比糸責,亡(無)𡆥(憂)」,指卣輔助糸進行責祭,沒有值得擔憂的事。 金文「糸」用作族名,糸父壬爵:「糸父壬。」戰國時燕國刀幣上亦有「糸」字,其義不詳。 「糸」指細絲的本義仍見於傳世文獻,唯原文已訛作「系」。《管子.輕重丁》:「君以織籍,籍於系[糸]」,指君要對絲織品徵稅,就要從絲線徵稅。又「糸」從細絲引申有微小之義,《廣雅.釋詁四》:「糸,微也。」 | |||||
系 | 甲骨文用作祭名,于省吾認為因祀典有繫屬物品的舉動而得名。《合集》14311:「勿奏、系于東」,指不要在東方進行奏祭和系祭。甲骨文又用作地名、方國名。《合集》36964:「才(在)系。」《合集》27997:「系方。」金文用作人名。 戰國時韓國陶器用作姓氏,《陶彙》6.79:「系㦹。」另戰國文字多假借為「奚」,可用作人名,如《包山楚簡》簡179:「黃系(奚)。」「系」或假借作疑問代詞「奚」,指怎樣。《上博楚竹書四.曹沫之陳》簡13:「吾欲與齊戰,𦖞(問)陣系(奚)女(如)?守邊城系(奚)女(如)?」全句指我想要跟齊國作戰,要怎樣佈置陣式?要怎樣守住邊境?參見「奚」。 馬王堆帛書「系」可讀為「雞」,《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䰍》第382行:「若不能桼(漆)甲兵,令某傷,系(雞)矢(屎)鼠襄(壤)涂(塗)桼(漆)王。」意謂若不能用漆塗在盔甲與兵器上,反而令人患漆瘡,當以雞糞、鼠穴的泥土塗他。 又,《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習贛(坎)》第21行:「系(繫)用諱(徽)纆,親(置)之于繱(叢)勒(棘),三歲弗得,兇(凶)。」通行本《易》「系」作「係」。呂祖謙《周易音訓》:「係,晁氏曰:古文作系。」按「系」、「係」並通為「繫」,全句意指用繩索繫縛囚犯,使他置身於草叢荊棘之中,三年不得解脫,占得凶兆。 「系」由聯繫引申到世系的「系」,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系之義引申爲世系。」《字彙.糸部》:「系,譜系。」劉向《別錄》:「《世本》,古史官明於古事者之所記也,錄黃帝已來帝王諸侯及卿大夫系謐名號,凡十五篇。」班固《漢書.高帝紀》:「漢帝本系,出自唐帝。」 | |||||
係 | 「係」也用作拘囚。《易‧隨》:「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係」還表示維繫,即將事物聯結起來,使不渙散。《北史‧齊紀上》:「孫騰以為朝廷隔絕,不權立天子,則眾望無所係。」 「係」在近、現代漢語中還用作系動詞「是」。《水滸傳》第3回:「捕捉打死鄭屠犯人魯達,即係經略府提轄。」今天粵語仍沿用「係」作系動詞「是」的用法。 | |||||
孫 | 甲骨文「孫」用為地名,《懷特》434:「余勿才(在)孫葬」,指我不要在孫這個地方埋葬。 金文「孫」用作本義,指孫兒。如𦅫鎛:「齊辟𩍂(鮑)叔之孫、躋仲之子𦅫(紷)」,指齊國國侯鮑叔的孫兒、躋仲的兒子紷。又青銅器銘文常以「其子子孫孫永寶用」作結,「子子孫孫」泛指後代,如白士父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即指後代子孫永遠珍重寶愛和使用該器物。字又用於人名,如複姓「公孫」、「王孫」等。 戰國竹簡多用作本義,指孫兒。如《上博楚竹書二.民之父母》簡12:「亡(無)聖(聲)之樂,它(施)﨤(及)孫=。」即沒有聲音的音樂,能延伸到子孫。又古代多用「孫」為「遜」,《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簡64至65:「進谷(欲)孫而毋攷(巧)」,指出仕為官時當依順義理而不要機巧行偽(丁原植)。《周禮.考工記.輈人》:「凡揉輈,欲其孫而無弧深。」鄭玄注:「孫,順理。」指凡用火烤煣小車的木頭,要順着木的紋理而彎曲的弧度不要太深。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子卑於父,孫更卑焉,故引申之義爲孫順,爲孫遁。字本皆作孫,經傳中作『遜』者皆非古也。」 另「孫」可通假為「損」,《馬王堆帛書.天下至道談》簡25:「氣有八益,有(又)有七孫(損)。」古醫書多有「八益」、「七損」的記載,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王冰注有「八可益,七可損」,《醫心方》卷二十八為「七損第十七」。 | |||||
訊 | 陳漢平認為後期金文訛變為從「允」聲。秦文字「口」旁改為「言」旁,右旁簡化為「卂」形。 甲骨文或只從「口」從雙手被綁於後的人形。金文或不從「卩」而從「人」,又多加從「止」形,「止」形又往往訛變為「女」形。 甲骨文表示訊問,《合集》1824反:「王訊曰」。《合集》36389:「己丑,王訊」。 金文表示執拿而訊問之,又可直接理解為俘虜,多友鼎:「執訊廿又三人」,《詩.小雅.出車》:「執訊獲醜」,鄭玄箋:「訊,言也。」𪓐簋:「訊訟罰」。 《說文》:「訊,問也。从言,卂聲。𧨼(𧧍),古文訊从卥。」 參見「奴」。 | |||||
率 | 一說小點象麻緒(徐中舒);張世超則認為象樂弦顫動之形,是音律之「律」的表意初文,可備一說。 「率」後來多用來表示率領的「率」,故絲繩的本義用「𦆾」、「繂」、「𦆽」等字表示。率領者即是先行者,亦是統帥,是萬民的楷模,故引申有表率一詞。 甲骨文表示率領,《合集》6347:「率伐」,表示帶領攻伐。又表示皆、全部(金祥恆),《合集》248正:「貞:今來羌,率用。」表示今天所來的羌人,全部都用(作人牲)。《古今韻會舉要.質韻》:「率,皆也。」又用作祭名、地名。 金文表示皆、全部。大盂鼎:「隹(唯)殷邊侯、田(甸)𩁹(與)殷正、百辟率肆于酉(酒)。」表示殷代的邊境侯、甸和商代的百官皆放肆酗酒。又用作語氣助詞,無義,毛公鼎:「率懷不廷方」,表示安撫不來朝覲的方國。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天星觀楚簡》簡50:「率(𦆽)𦄂」,表示絲帶。又表示全部、皆、都,《上博竹書一.緇衣》簡17:「言率行之,則行不可匿。」表示說的話都會照着去做,那麼行為就不可掩藏(季旭昇)。 戰國文字又表示率領,《詛楚文.湫淵》:「率諸侯之兵,以臨加我。」表示率領諸侯之兵來到我面前。 《說文》:「率,捕鳥畢也。象絲罔,上下其竿柄也。凡率之屬皆从率。」 | |||||
絲 | 甲骨文疑為職官名,金文用作本義,表示蠶絲,曶鼎:「用匹馬束絲」。又用作指示代詞,典籍作「茲」。曶鼎:「用𢆶(茲)金乍(作)朕文考宄白䵼牛鼎」。 | |||||
溼 | 《爾雅》:「下溼曰隰」。甲骨文用作地名,金文除用作宮室名外,讀作「隰」,表示新開墾的田地,散氏盤:「我既付散氏溼(隰)田」。《詩.周頌.載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鄭玄箋:「隰,謂新發田也。」 楚簡表示溼潤之溼,《郭店楚簡.太一生水》簡4:「溼澡(燥)者,倉(寒)然(熱)之所生也。」 《說文》:「溼,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溼也。㬎省聲。」段玉裁注:「今字作濕。」 | |||||
樂 | 《說文》:「樂,五聲八音緫名。象鼓鞞。木,虡也。」段玉裁注:「〈樂記〉曰:『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音下曰:『宮商角徵羽,聲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樂之引伸為哀樂之樂。」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33153:「才(在)樂。」《合集》36501:「今日步于樂,亡(無)災。」 金文指奏樂器,井弔鐘:「其子孫孫永日鼓樂𢆶(茲)鐘。」又用作動詞,意謂使人快樂。敬事天王鐘:「㠯(以)樂君子。」王孫遺者鐘:「用樂嘉賓。」《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鐘銘提到的「樂」正與「鼓瑟吹笙」相類,即指奏樂以使人快樂。令狐君壺:「康樂我家」,意即使我家人安樂健康。《史記.樂書》:「而民康樂。」張守節正義:「樂,安。」另「樂」又用作人名,樂乍旅鼎:「樂乍(作)旅鼎。」 戰國竹簡「樂」指音樂,《上博竹書四.曹沫之陳》簡10-11:「不晝寢,不飲酒,不聖(聽)樂。」又有「樂正」一詞,意指負責音樂的官員。《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30:「舜乃欲會天地之氣而聖(聽)用之,乃立質㠯(以)為樂正。」指舜又想要交會並任用天地陰陽之氣,於是立名叫質的人為樂正。又指使人快樂,《上博竹書一.性情論》簡12:「好丌(其)頌(容),樂丌(其)道。」 漢帛書「樂」讀為「濼」,用作水名,即今濟南市北的小清河。《馬王堆帛書.春秋事語.魯桓公與文姜會齊侯於樂章》第92行:「魯亘(桓)公與文羌會齊侯於樂。」《左傳.桓公十八年》:「公會齊侯於濼,遂及文姜如齊。」杜預注:「濼水在濟南歷城縣西北入濟。」又讀作「藥」,《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無孟》:「無孟(妄)之疾,勿樂(藥)有喜。」傳世本《易》「樂」作「藥」,全句意謂病並非出於妄行妄為,故病無須服藥即可自行痊癒(王輝)。 | |||||
編 | 「編」表示編聯。如《漢書.賈鄒枚路傳》:「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又指編連竹簡的繩子,即編繩。如《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韋編三絕」意謂編繩斷了三次。 「編」引申表示順次排列。如《春秋穀梁傳.桓公元年》:「《春秋》編年,四時具而後為年。」《戰國策.楚策一》:「臣入則編席,出則陪乘。」 「編」用作量詞,表示書的計算單位。如《史記.留侯世家》:「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又可以表示整本書,或者書的一部份,如上編、下編。如唐代盧照鄰〈樂府雜詩序〉:「訪遺編於四海。」韓愈〈進學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編」表示編結、編織。如《荀子.勸學》:「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髮,繫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楚辭.九章.悲回風》:「糺思心以為纕兮,編愁苦以為膺。」 「編」也表示編髮,後作「辮」。《釋名.釋首飾》:「編,編髮為之也。」如《史記.西南夷列傳》:「其外西自同師以東,北至楪榆,名為嶲、昆明,皆編髮,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里。」《論衡.指瑞》:「是若應,殆且有解編髮、削左衽、襲冠帶而蒙化焉。」 「編」也表示編寫、編輯。如《韓非子.難三》:「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唐代柳宗元〈駁復讎議〉:「且請編之於令,為永為國典。」 「編」後還表示捏造。如《紅樓夢》第39回:「那劉姥姥雖是個村野人,卻生來的有些見識,況且年紀老了,世情上經歷過的,見頭一個賈母高興,第二見這些哥兒姐兒們都愛聽,便沒了說的也編出些話來講。」《鏡花緣》第93回:「我剛要刻酒令,他就編出這個笑話,真是刻薄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