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F-8 | E6 B8 BE |
---|---|
大五碼 | B4FD |
倉頡碼 | 水月十十 |
Matthews | 2366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687;(二版)1808 |
康熙字典 | 563 |
Unicode | U+6E3E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3715.6 | |
頻序 A/B | 2113 | 1982 |
頻次 A/B | 349 | 170 |
普通話 | gn hn hn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渾 | 混流聲也。从水,軍聲。一曰:洿下皃。〔戶昆切〕 (230 / 230) | 水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水」,「軍」聲。「渾」表示水噴涌聲。 20 字 詳解: 從「水」,「軍」聲。「渾」表示水噴涌聲。《說文》:「渾,混流聲也。从水,軍聲。」《玉篇.水部》:「渾,水濆涌之聲。」 金文「渾」讀為「鄆」。渾左戈:「渾(鄆)左。」「鄆」是地名。 「渾」表示混濁、不清澈。如《老子.第十五章》:「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唐代杜甫〈示從孫濟〉:「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 「渾」表示混合、混同。如《漢書.董仲舒傳》:「是以廉恥貿亂,賢不肖渾殽,未得其真。」《文選.孫興公〈游天台山賦〉》:「渾萬象以冥觀,兀同體於自然。」 「渾」表示未分剖,如《晉書.王戎傳》:「(王)戎有人倫鑒識,嘗目山濤如璞玉渾金。」「山濤」即山巨源。王戎識人,以為山濤如未加雕琢的玉、未分剖的金一樣,天然質樸。 「渾」又表示全、整個。如唐代李白〈少年行〉:「少年游俠好經過,渾身裝束皆綺羅。」韓愈〈寄盧〉:「每騎屋山下窺闞,渾舍驚怕走折趾。」「渾全」指全家。 「渾」可作副詞,表示簡直、幾乎,如唐代杜甫〈春望〉:「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又表示皆、都,如唐代王建〈晚秋病中〉:「霜下野花渾著地,寒來溪鳥不成群。」亦表示仍、還,如北宋王安石〈題黃司理園〉:「閏前空臘盡,渾未有花開。」 「渾」常與「混」通用,二字都有合而為一、互相雜糅的意思,經常表示相近的意義。後來在使用上逐漸有分化,「混」多表示雜糅義,而「渾」則多表示渾然一體義。故「渾身」、「渾然」等多用「渾」而不用「混」。(王鳳陽) 「渾」也指渾天說,是古代一種宇宙觀,認為天地的形狀渾圓像雞蛋。天包覆地,就像蛋殼包著蛋黃一樣。《宋書.天文志》:「言天者有三家,一曰宣夜,二曰蓋天,三曰渾天。」唐代楊炯〈渾天賦〉:「代之言天體者,未知渾蓋孰是。」「渾蓋」即渾天說和蓋天說。 「渾」還是古代少數民族吐谷渾的省稱。《舊唐書.郭子儀傳》:「兼河隴之地,雜羌渾之眾。」又是河名,指渾河。 771 字 相關漢字: 水,軍,鄆,混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 | 周 | |||||
李p227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黃p16 | 周p91 | |||||
李p227 | 何p112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黃 | 周 | |||||
李p227 | 何p114 | |||||
HKLS范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渾」字下錄有18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渾源州 | (1/1)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渾渾噩噩, 渾然一體, 璞玉渾金, 渾水摸魚, 渾然天成… | (5/56)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雄, 谷, 摸, 噩, 樸, 脫, 濁, 吐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muddy, turbid; torrent, vast; stupid; simple, honest; whole |
adv. | all |
n. | surging sound |
v. | mix; drift |
瀏覽次數: 10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