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甲骨文從「
止」從「
豕」,會人追趕動物之意。
21 字
詳解: 甲骨文從「
止」從「
豕」,會人追趕動物之意。字或從「
兔」,或從「
鹿」。《說文》:「逐,追也。从辵,从豚省。」按許慎以「
追」訓「
逐」,可見二字在漢代的用法已沒有明顯無別。楊樹達據甲骨文發現「
追」、「
逐」的動作對象不同。卜辭中「
追」是追人,「
逐」是逐獸。參見「
追」。金文從「
辵」從「
豕」,戰國文字承襲金文。
甲骨文用作本義,指逐獸。如《合集》10228正:「己未卜,亘鼎(貞):逐豕,隻(獲)。 」《合集》10266正:「戊戌卜,鼎(貞):王往逐鹿…」又用作貞人的名字。如《合集》24782:「丁卯卜,逐鼎(貞):今夕雨。」
金文「
逐」表示驅逐,驅逐的對象不限於獸。如㘱盨:「卑(俾)復虐逐氒(厥)君氒(厥)師。」意謂使人再次虐暴驅逐其君主和軍隊。「
逐」又用作人名。
「
逐」後引申表追隨、追求。如《史記.匈奴列傳》:「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漢書.食貨志》:「民心動搖,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
逐」表示競爭、競逐。《玉篇.辵部》:「逐,競也。」如《左傳.昭公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杜預注:「逐,猶競也。」《韓非子.五蠹》:「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
「
逐」還表示依次。如《魏書.江式傳》:「詁訓假借之誼,僉隨文而解;音讀楚、夏之聲,並逐字而注。」唐代戴叔倫〈送前上饒嚴明府攝玉山〉:「更將舊政化鄰邑,遙見逋人相逐還。」
597 字
相關漢字: 止,
豕,
兔,
鹿,
追,
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