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干 | 犯也。从反入从一。凡干之屬皆从干。〔古寒切〕 (50 / 44) | 干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干 | 122 | 古寒 |
![]() |
見 | 全清 | 牙 | 平 | 山 | 寒/寒 | 開 | 一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金文「干」字象上部有羽飾的盾牌,是防衛武器,故「干」引申有捍衛之意,是「捍」的初文。 43 字 詳解: 甲金文「干」字象上部有羽飾的盾牌(郭沫若、李孝定)。因為干是防衛武器,故「干」引申有捍衛之意,是「攼」、「扞」、「捍」的初文,毛公鼎:「干(扞)吾(禦)王身」。 甲骨文表示捍禦,《合集》28059:「弜令戍干衛」。金文除表示捍禦、捍衛外,還用作本義,表示兵器,豦簋:「干戈」,又用作氏名。 《方言》:「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瞂,或謂之干。關西謂之盾。」《書.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孔安國《傳》:「干,楯也。」 《說文》:「干,犯也。从反入、从一。凡干之屬皆从干。」 學者或認為甲骨文「干」與「單」字是一字之異體,象上部分叉的狩獵工具(徐中舒)。 277 字 相關漢字: 捍,攼,扞,單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37 | 周p48 | ||||
李p21 | 何p267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 |
黃 | 周 | ||||
李p21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同「幹」字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干」字下錄有15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倒置干戈, 大動干戈, 干卿何事, 化干戈為玉帛, 倒載干戈… | (5/105)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豆, 黷, 動, 戈, 豪, 擾, 若, 預, 欄, 闌, 涉, 相, 彘, 將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empty; hollow; dry |
n. | shield; stem; bank of a river; consequence, result |
v. | oppose; offend against; attend to; concern; involve; seek; arrange |
瀏覽次數: 6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