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 |
|
UTF-8 | E6 AD A6 |
---|---|
大五碼 | AA5A |
倉頡碼 | 一心卜中一 |
Matthews | 7195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439;(二版)1542 |
康熙字典 | 503 |
Unicode | U+6B66 | |
---|---|---|
GB2312 | 4668 | |
四角號碼 | 1314.0 | |
頻序 A/B | 568 | 772 |
頻次 A/B | 4499 | 1201 |
普通話 | w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武 | 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爲武。〔文甫切〕 (266 / 267) | 戈 | 𢦰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從「戈」從「止」,「戈」是武器,「止」象腳趾,表示前進。會軍隊出征,兵行威武之意(于省吾、季旭昇),後泛指武力。 59 字 詳解: 甲骨文從「戈」從「止」,「戈」是武器,「止」象腳趾,表示前進。會軍隊出征,兵行威武之意(于省吾、季旭昇),後泛指武力。楚莊王所說的「止戈為武」,表示停止戰爭才是真正的「武」,是崇高的境界,但未必是「武」的造字本義。因為古文字「止」多表示行走,而非停止。 甲骨文用作地名。又用作文武之武,是商王謚號,《合集》36013:「武乙」,是商代君王。 金文也用作本義,表示軍事、武事,與「文」相對,𠫑羌鐘:「武文咸剌(烈),永枼(世)母(毋)忘。」意謂武功和文事都十分顯赫,世世不要忘記。《詩.魯頌.泮水》:「允文允武」。又作為周王謚號,作冊大方鼎:「武王」,即周武王。又引申為表示武力、勇武,虢季子白盤:「壯武于戎工。」表示軍力強大,勇武有力。 《說文》:「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爲武。』」段玉裁注:「此隱括楚莊王語以解武義。」 古書記載楚莊王曾說止息戰爭,收藏干戈、弓箭,才是真正的「武」,才有懿德。《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曰:『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武王克商,作《頌》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允王保之。』」「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故使子孫無忘其章。」 517 字 相關漢字: 戈,止,文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武」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武清縣, 神武中衛, 武清衛, 真武衛, 神武衛… | (5/70)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偃武修文, 允文允武, 威武不屈, 文恬武嬉, 文武雙全… | (5/185)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弁, 丑, 覿, 黷, 功, 戈, 俠, 核, 鶡, 孔, 雄, 偃, 演, 耀, 練, 乃, 尚, 韜, 威, 允, 屈, 趪, 桓, 整, 踵, 番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military; warlike; fierce; firm; violent; valiant |
瀏覽次數: 2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