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8
(11)
異讀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94 AC
大五碼 B0E4 
倉頡碼 口卜心山 
Matthews 2163 
漢語大字典 (一版)0640;(二版)690  
康熙字典 121 
Unicode U+552C
GB2312 2703 
四角號碼 6101.4 
頻序 A/B 3929  3630 
頻次 A/B 39  18 
普通話 h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1/1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9/19
其他
字例: 7/7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嗁聲也。一曰:虎聲。从口从虎。讀若暠。〔𧦝訏切〕 (35 / 29)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421 呼訝
513 古伯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清 /
全清 /
形義通解
 略說: 金文從「」從「」,「」亦是聲符,字會虎吼叫之意。
27 字

 詳解: 金文從「」從「」,「」亦是聲符,字會虎吼叫之意。《說文》即以虎聲為「」的本義。《說文》:「唬,嗁聲也。一曰虎聲。从口从虎。讀若暠。」段玉裁改「嗁聲」為「虎聲」,注云:「《通俗文》曰:虎聲謂之哮。」《集韻》:「本作號,呼也。」戰國文字多將「」移到「」下,或疊加飾筆於虎旁。《說文》以從「」從「」的字為「」字古文,參見「」。

  金文通讀為「」,介詞,用法相當於「」,善鼎:「隹(唯)用妥(綏)福唬(乎)前文人」,指從前世有文德的人得到福澤。蔡姞簋句與此相類,作「尹弔(叔)用妥(綏)多福于皇考德尹叀姬」(參郭沫若)。

  戰國竹簡亦通讀為「」,《上博竹書一.孔子詩論》簡1:「行此者丌(其)又(有)不王唬(乎)?」全句指實行這種理念的人,怎會有不稱王的呢?《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14和簡8:「舜於是唬(乎)始語堯天地人民之道」,指舜於是開始告訴堯天地人民的道理。
392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45 p23
唬嚇,唬弄,駭唬
p188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威嚇

p188 p55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唬」的異讀字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5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鬼瞞神, 瞞神鬼, 連朦帶, 連蒙帶 (4/4) 詳細資料
配搭點:
詞類 英文意義
v. to bluff, to intimidate, to frighten, to scare
瀏覽次數: 7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