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4
(11)
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8 A8 B1
大五碼 B35C 
倉頡碼 卜口人十 
Matthews 2825 
漢語大字典 (一版)3946;(二版)4204  
康熙字典 1079 
Unicode U+8A31
GB2312  
四角號碼 0864.0 
頻序 A/B 361  268 
頻次 A/B 7732  4445 
普通話 h  x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6/8
(部件樹)
其他: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7/17
其他
字例: 13/13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聽也。从言,午聲。〔虛呂切〕 (51 / 45)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258 虚吕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清 /
形義通解
 略說: 金文從「」,「」聲,或於「」中加一點改從「」,本義疑為答應、認可。後又指可能,或用以表示估量的數字。
54 字

 詳解: 一說以為「」亦是意符,「」象搗粟之杵,字的本義為舂穀時送杵之聲,後假借為許可之「」(楊樹達、戴家祥)。許慎則以「」訓「」,《說文》:「許,聽也。从言,午聲。」段玉裁改《說文》為「聽言也」,並注云:「聽從之言也。耳與聲相入曰聽,引伸之凡順從曰聽。」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允許、認可,中山王鼎:「氏(是)以寡人許之。」另,金文有「虩許」一詞,與「虩虩」、「愬愬」均表示小心恐懼,毛公鼎:「虩許上下若否」,意謂小心遵循上下神靈的意志行事。《易.履》:「履虎尾,愬愬,終吉。」《說文》引作「虩虩」,由於「」、「」、「」三字古音相近,故可相通。參見「」。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指答應,《上博竹書四.柬大王泊旱》簡15:「王許諾。」《清華簡二.繫年》簡85-86:「共王使鄖公聘於晉,且許成」,意指共王命令鄖公出使晉國,而且答應求和。

  秦陶「」用作地名,《陶彙》3.808:「許市」,地在今河南許昌東。秦印「」多用作姓氏,《通志.氏族略二》:「許氏,姜姓。與齊同祖,炎帝之後,堯四岳,伯夷之子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許,以為太岳後,今許州是也。」

  傳世文獻中「」有用作本義,指答應,《左傳.隱公元年》:「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又可指或許,《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懊儂歌》:「許是儂歡歸。」又可表示約略估量的數字,《後漢書.皇甫嵩傳》:「赴河死者五萬許人。」另,古籍中又有「許許」一詞,為擬聲詞,指人勞動時共同出力的呼聲。《詩.小雅.伐木》:「伐木許許。」朱熹集傳:「許許,眾人共力之聲。」
655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邪許(《淮南子˙道應》:「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p282 p326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41 p162
許可,許願,默許,嘉許,容許,特許,寧許,也許,少許
p282 p296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縣, (2/2)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孤高自, 封官願, 只州官放火,不百姓點燈, 以身國, 目成心 (5/28)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 , , , , , , ,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excess, surplus
adv. prehaps, maybe; very; about
v. allow, permit; promise; betroth
瀏覽次數: 19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