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5
(8)
異讀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AE 9B
大五碼 A97B 
倉頡碼 十弓戈山 
Matthews 7016 
漢語大字典 (一版)0922;(二版)989  
康熙字典 212 
Unicode U+5B9B
GB2312 4580 
四角號碼 3021.2 
頻序 A/B 3068  3083 
頻次 A/B 100  39 
普通話 wn  yun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4/4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1/1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9/9
其他
字例: 12/12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屈草自覆也。从宀,夗聲。〔於阮切〕惌,宛或从心。 (150 / 147)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115 於袁
281 於阮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清 /
全清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從「」。金文或增「」旁,乃羨符。《說文》以為「」的本義是「屈草自覆」。古書中未見此用法。「」多表示曲折、屈曲。
67 字

 詳解: 甲骨文從「」,從「」,讀作「」,表示住宿。金文或增「」旁,乃羨符。金文亦讀為「」。如仲義父鼎:「仲義父乍(作)新宛(館)寶鼎。」「新宛(館)」即新造之館。(劉釗)戰國楚系文字假「」為「」,字形見《上博竹書一.緇衣》簡6、12。或加上圓圈「」作聲符,以別於「」字。(參李零、馮勝君、趙平安)

  《說文》以為「」的本義是「屈草自覆」,意謂把草屈曲以覆蓋身上。《說文》:「宛,屈草自覆也。从宀,夗聲。」古書中未見此用法。徐灝注箋云:「夗者,屈曲之義。宛從宀,蓋謂宮室窈然深曲,引申為凡圓曲之稱,又為屈折之稱。屈草自覆未詳其指。」

  「」表示曲折、屈曲。如《文選.楊子雲〈甘泉賦〉》:「曳紅采之流離兮,颺翠氣之宛延。」《漢書.司馬相如傳》:「奔星更於閨闥,宛虹拖於楯軒。」顏師古注:「宛虹,屈曲之虹。」

  「」表示好像、彷彿。如《詩.秦風.蒹葭》:「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世說新語.賞譽》:「長和兄弟五人,幼孤。祜來哭,見長和哀容舉止,宛若成人,迺嘆曰:『從兄不亡矣!』」

  「」是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南陽。如《戰國策.西周策》:「宛恃秦而輕晉,秦飢而宛亡。」《史記.高祖本紀》:「宛,大郡之都也,連城數十,人民眾,積蓄多,吏人自以為降必死,故皆堅守乘城。」

  「」可表示微小。如《詩.小雅.小宛》:「宛彼鳴鳩,翰飛戾天。」毛傳:「宛,小貌。」

  「」通「」,表示枯萎。如《詩.唐風.山有樞》:「宛其死矣,他人是愉!」毛傳:「宛,死貌。」

  「」還表示清晰可見。如《關尹子.五鑒》:「譬猶昔游再到,記憶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唐代杜光庭〈虬髯客傳〉:「及期訪焉,宛見二乘。」
696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51 p40
大宛
p71 p378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51 p40
宛如,宛延,宛然,委宛
p71 p380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71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宛」的異讀字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2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平縣, (2/2)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音容在, 然在目, 回腸轉, 在目, 在目前… (5/10)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mild and roundabout; gentle and soft
adv. as if; clearly
v. bend; sway; dispersing
瀏覽次數: 18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