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F-8 | E9 99 B3 |
---|---|
大五碼 | B3AF |
倉頡碼 | 弓中木田 |
Matthews | 339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4136;(二版)4449 |
康熙字典 | 1281 |
Unicode | U+9673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7529.6 | |
頻序 A/B | 714 | 1095 |
頻次 A/B | 3130 | 648 |
普通話 |
ch![]()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陳 | 宛丘,舜後嬀滿之所封。从𨸏从木,申聲。【臣鉉等曰:陳者,大昊之墟,畫八卦之所,木德之始,故从木。】〔 直珍切〕𨸬,古文陳。 (306 / 307) | 𨸏 | 𨻰 𨸬 |
形義通解 |
---|
略說: 金文從「阜」從「東」,或右加從「攴」作「敶」。本義疑即陳列,《廣雅.釋詁四》:「陳,列也。」 46 字 詳解: 「陳」字古時與「陣」字相通,古代兵陣,重視排列,《老子》:「雖有甲兵,无所陳之。」而「陳」字從「阜」為意符,反映兵陣的排列與地勢息息相關。《說文》:「陳,宛丘,舜後媯滿之所封。从𨸏从木,申聲。𨸬,古文陳。」戰國文字或於字下加「土」,作為齊國陳氏的專字。「土」形或與「東」上下相連,與「重」相混,參見冶紹[夂土]匕。 金文用作姓氏,陳厲公子完奔齊,後有齊國,因以「陳」作為姓氏。陳曼簠:「齊陳曼不敢逸康。」陳逆𣪕:「陳氏裔孫逆,乍(作)為皇祖大宗𣪕(簋)。」傳世文獻多寫作田氏,如《史記.田完世家》:「敬仲之如齊,以陳字為田氏。」錢大昕《十駕齋養生錄》卷五:「古讀陳如田,《說文》:『田,陳也。』齊陳氏後稱田氏。陸德明云:『陳完奔齊,以國為氏。』而《史記》謂之田氏,是古田陳聲同。」今據金文,陳完之後別於字下加注義符「土」,以區別於舜之後媯滿所分封的「陳」。漢人開始才以「田」氏為齊國的「陳」氏。 戰國竹簡用作地名,《清華簡二.繫年》簡23:「蔡哀侯取(娶)妻於陳,息侯亦取(娶)妻於陳。」又,古書「陳」亦用作戰陣之「陣」,戰國竹簡有從「戈」,「申」聲的字,專門表示戰陣的「陣」。《上博竹書四.曹沫之陳》簡2背記其篇題:「曹沫之陳(陣)。」「曹沫」即《左傳》之曹劌,此篇內容為曹劌討論戰陣。 傳世文獻中「陳」有用作本義,指陳列。《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汩陳其五行。」孔安國傳:「汩,亂也。治水失道,亂陳其五行也。」孔穎達疏:「言五行陳列皆亂也。」又可指陳述,《書.咸有一德》:「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于德。」孔穎達疏:「乃陳言戒王。於德,以一德戒王也。」 另,古人從久經陳列聯想到東西變得陳腐,因此「陳」引申有陳舊之義,徐灝《說文解字注箋》:「陳,又因行列而為積聚之偁,所謂陳陳相因是也。因之物積久者謂之陳物,而言習見者謂之陳言也。」《書.盤庚中》:「失于政,陳于茲,高后丕乃崇降罪疾。」孔安國傳:「今既失政,而陳久於此,而不徙,湯必大重下罪疾於我。」 835 字 相關漢字: 阜,東,攴,敶,陣,土,重,田,戈,申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16 | 周p189 | ||||
李p83 | 何p111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 |
黃p14 | 周p189 | ||||
李p202 | 何p99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同「陣」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陳」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陳墓巡司, 陳陽巡司, 陳村巡司, 陳留縣, 陳州… | (5/8)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推陳出新, 暗度陳倉, 陳詞濫調, 陳陳相因, 慷慨陳詞… | (5/129)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暗, 代, 乏, 鞠, 嘿, 茵, 釀, 橋, 縷, 擽, 瀝, 臚, 痾, 鋪, 醅, 新, 寔, 娑, 推, 條, 晢, 謝, 樄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old, stale; seasoned |
n. | battle array (arch.) |
v. | arrange; spread out; make a statement; make a plea; expose; lay out; put on display; state; explain |


瀏覽次數: 54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