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6
(12)
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8 8C AC
大五碼 D3B3 
倉頡碼 廿大中土 
Matthews
漢語大字典 (一版)3201;(二版)3412  
康熙字典 956 
Unicode U+832C
GB2312 1871 
四角號碼 4421.4 
頻序 A/B 2412  3842 
頻次 A/B 241  13 
普通話 ch  ch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1
其他
字例: 3/3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艸皃。从艸,在聲。濟北有茬平縣。〔仕甾切〕 (23 / 17)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62 側持
63 士之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清 /
全清 /
形義通解
 略說: 從「」,「」聲。《說文》以為本義是草盛貌。
23 字

 詳解: 從「」,「」聲。《說文》以為本義是草盛貌。《說文》:「茬,艸皃。从艸,在聲。」又《玉篇.艸部》:「茬,草盛皃。」

  「」是古地名。如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擒龐涓》簡234:「昔者,粱(梁)君將攻邯鄲,使將軍龐涓、帶甲八萬至於茬丘。」也是古縣名。西漢時屬泰山郡,在今山東省長清縣東北。《漢書.地理志》:「泰山郡,戶十七萬二千八十六,口七十二萬六千六百四。縣二十四:奉高,博,茬,盧,肥成,虵丘……」

  「」同「」,表示斜劈、斜砍。如《漢書.貨殖傳》:「既順時而取物,然猶山不茬蘖,澤不伐夭,蝝魚麛卵,咸有常禁。」顏師古注:「茬,古槎字也。槎,邪斫木也。」《國語.魯語》云「且夫山不槎蘖,澤不伐夭」,「」作「」。

  「」還指莊稼收割後留在地裡的莖和根,又指沒有剃淨或剃後又表出來的鬚髮的根。亦指同一塊地上作物種植或生長的次數。
366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45
麥茬,滅茬
p124 p9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23 p145
p124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同「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7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詞類 英文意義
n. stubble; crop; batch
瀏覽次數: 1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