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6
(9)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B0 81
大五碼 ABCA 
倉頡碼 土土木戈 
Matthews 1887 
漢語大字典 (一版)0504;(二版)547  
康熙字典 222 
Unicode U+5C01
GB2312 2366 
四角號碼 4410.0 
頻序 A/B 554  831 
頻次 A/B 4576  1082 
普通話 fng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5/14
(部件樹)
其他: ,
甲骨
字例: 4/4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9/19
其他
字例: 22/22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爵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徐鍇曰:各之其土也,會意。】〔府容切〕𡉚,古文封省。𡊽,籀文从丰。 (287 / 289) 𡊽 𡉘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35 府容
344 方用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清 /
全清 /
形義通解
 略說: 初文作「」,象植樹於土上。金文「」的「」下從「」,又增「」旁,會以手植木為地界之意。
47 字

 詳解: 初文作「」,象植樹於土上。金文「」的「」下從「」,又增「」旁,會以手植木為地界之意。或從「」,象伸出雙手的人形,也表示以手植木。中山王方壺和鼎「」下從「」(即「」的古文),「」、「」為義近形符。參見「」。

  戰國秦系文字從「」。「」和「」是古文字經常通用的偏旁。小篆「」的「」形訛變為「」,《說文》誤釋為從「」。隸書「」的左邊變得與「」混同。

  籀文作「𡉘」,從「」從「」,與春秋戰國秦系以外的文字相合,如春秋時代的魯少𤔲寇盤,又如先秦貨幣、璽印及楚簡文字等。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封疆,如中山王鼎:「闢啟𡉘(封)彊(疆),方[◎言](數)百里,剌(列)城[◎言](數)十,克㒀(敵)大邦。」戰國竹簡亦有表示封疆的例子,如《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18-19:「㙑(禹)乃因山[䧒土](陵)坪(平)[彳𡌥](隰)之可𡉘(封)邑者而䋣(繁)實之。」「可封邑者」表示可以域定為城邑之地,引申表示可以居住之地。全句意謂禹又順著山陵平坦低濕而可以居住之地,移植人口來繁榮充實。(參蘇建洲)

  「」又表示封存,如琱生簋「余典勿敢封」,林澐翻譯為:我不敢把紀錄田邑歸屬的文書封存起來。《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171:「唯倉所自封印是度縣。」意謂只稱量原由倉主管人員獨自封印的倉。

  「」也表示帝王賞賜爵位、土地、名號。如《墨子.魯問》:「先生苟能使子墨子至於越而教寡人,請裂故吳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孟子.告子下》:「周公之封於魯,為方百里也。」

  「」表示堆土成墳。如《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孔穎達疏:「不積土為墳,是不封也。」引申指墳墓。如《禮記.禮器》:「有以大為貴者:宮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

  「」表示帝王築壇祭天。如《管子.地數》:「封於泰山,禪於梁父,封禪之王七十二家,得失之數,皆在此內。」《史記.封禪書》:「秦繆公即位九年,齊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而欲封禪。」

  「」表示封閉、堵塞。如《史記.項羽本紀》:「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顏氏家訓.終制》:「孔子之葬親也…於是封之,崇四尺。」

  「」可作量詞,用作古代地積的單位,如《漢書.刑法志》:「地方一里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成十為終,終十為同,同方百里;同十為封,封十為畿,畿方千里。」又用於封緘之物。如《史記.越王句踐世家》:「朱公不得已而遣長子,為一封書遺故所善莊生。」
1049 字


相關漢字: ,,,,,,,,,,,𡉘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47 p41
封閉,封殺,封面,信封,封建
p239 p344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府, 丘縣, 儀縣, 登縣, 川縣… (5/6)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不動, 豕長蛇, 故步自, 比屋可, 列土疆… (5/91)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n. envelope
v. seal up; blockade; appoint to office; bestow honours; confer nobility; canonize
瀏覽次數: 1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