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 (主部件) 共 185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祼 | 甲骨文或省去「廾」和數點之形。金文有兩種字形,早期金文上承甲骨文字形,從「示」從「廾」從酒器(◎)從數點。後期金文從「廾」從酒器從「卩」,「卩」象跪坐人形的側面,會灌酒於人前之形。甲金文所捧的酒器,或認為是「瓚」字(賈連敏),是用以舀取酒的勺子,按「祼」字所從的酒器與金文「瓚」字字形有一定距離,故未必是「瓚」,參見「瓚」。 甲金文用作本義,表示祼祭,《合集》30920:「王夕祼」,指王在傍晚舉行祼祭。噩侯鼎:「馭方內壺于王,乃祼之。」《尚書.洛誥》:「王入太室祼」孔穎達《疏》:「祼者,灌也。王以圭瓚酌鬱鬯之酒以獻尸,尸受祭而灌於地,因奠不飲謂之祼。」 順道一提,從「示」部的「祼」很容易與從「衣」部的「裸」字相混,使用時必須留意。 | ||||||||||||||||||||
禽 | 甲骨文表示擒獲,《合集》10308:「禽(擒)鹿五十又六」。金文表示擒獲,多友鼎:「又(有)成事,多禽(擒)。」又表示被擒獲的俘虜,不其簋:「余來歸獻禽。」又用作人名。 甲骨文此字從文例來看皆應釋作「禽」。黃天樹指出,《合集》10273「……鹿……其禽(擒)」的「禽」字已加注「今」聲。證明田獵卜辭中沒有加注「今」聲的字形也應釋讀為「禽」。 林沄認為甲骨文此字是一形多用,它本身象田網,即是《說文》解作田網的「畢」字的初文。甲骨文文例又解作擒獲,故又是「禽」字,是「擒」的初文。參見「畢」。 | ||||||||||||||||||||
肆 | 卜辭「祭」字从手持肉帶汁液,與「肆」形近,亦肉祭也。(商承祚) 《說文》:「肆,極陳也,从長,隶聲。」甲、金文「㣇聿」通作「肆」,《說文》:「㣇聿,習也」,「肄,篆文㣇聿」。按㣇聿、肄、肆古通用,經籍作「肆」。 古籍「殺」、「祭」、「蔡」、「肆」相通,廣雅.釋詁》:「肆,殺也。」《詩.皇矣》:「是伐是肆。」《論語.憲問》:「肆諸市朝」,皇侃疏:「肆,殺而陳尸也。」「㣇」、「殺」古文、三體石經古文「蔡」字形同,且聲相近,故得通徦。(參沈兼士)「肆」本義為殺,又有獻陳、陳列之意,《周禮.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鄭注:「肆,陳骨體也」。參「延」。 甲骨用為祭名,金文意即恣縱、放肆,盂鼎:「率㣇聿(肆)于酉(酒)」,《左傳.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又用作人名、連詞和句首語氣詞,毛公鼎:「㣇聿(肆)皇天亡斁」,《詩.抑》:「肆皇天弗尚」,另參「聿」、「豸」。 過去「肆」字的構形有幾說:于省吾謂象手洗㣇畜毫毛之形,數點象水滴,金文多從巾,謂起初只以手刷洗,繼而用巾。康殷認為象用手治牲;徐中舒認為甲文「㣇聿」意為延也,有福祉綿長之意。 | ||||||||||||||||||||
裘 | 金文增從「又」或「求」為聲符,而毛衣之形又省去毛形作「衣」,使「裘」從象形字變為形聲字。 甲骨文用作地名,金文用作姓氏,又用作本義,表示皮衣,庚壺:「衣裘」。 《說文》:「裘,皮衣也。从衣求聲。一曰象形,與衰同意。凡裘之屬皆从裘。求,古文省衣。」「求」與「裘」甲金文中是兩個不同的字,《說文》誤合為一。參見「求」。 | ||||||||||||||||||||
雍 | 同「雝」字,參見「雝」。 | ||||||||||||||||||||
雷 | 後期金文加從「雨」為義符,因為打雷閃電多出現於雷雨天氣。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打雷,又用作人名、地名。金文用為人名。 《說文》:「靁,陰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象回轉形。𩂩,古文靁。𤴐,古文靁。𩇓,籒文。靁閒有回;回,靁聲也。」 傳統的青銅器上常出現一些所謂「雷紋」或「雲雷紋」,是以一些迴旋的線條把打雷這自然現象圖象化的符號,類似的紋飾在籀文中亦可見到,雷紋的普遍使用,反映了古人對雷的崇拜。雷紋有時會單獨出現於器物之上,但主要用作背景紋飾,以襯托出其他如「饕餮」等主題。 | ||||||||||||||||||||
雹 | 甲骨文表示降下冰雹,《合集》7370:「丙戌,雹」,表示丙戌這天降雹。《合集》11423正:「茲雹,隹(唯)降憂」,意謂下冰雹,降下憂患。 冰雹是空中水蒸氣遇冷結成的冰粒或冰塊,常在夏季隨暴雨下降,對人、畜、莊稼危害極大(參漢語大字典)。所以甲骨文才把下冰雹和災患連繫在一起。《左傳.昭公四年》:「大雨雹。季武子問於申豐曰:『雹可禦乎?』對曰:『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為災。』」 戰國長沙子彈庫《楚帛書》用作名字,傳說中的三皇之一。《楚帛書》:「大熊雹䖒」,即古書中的「庖犧」,又寫作「伏羲」、「伏犧」。 | ||||||||||||||||||||
飲 | 甲金文表示飲,《合集》10405反:「出虹自北,飲于河。」表示北方出現彩虹,在河中飲水。古人認為溪澗上的彩虹象飲水的生物。參見「虹」。余贎[辶乘]兒鐘:「樂我父兄,㱃(飲)飤(食)訶(歌)𨖴(舞)。」表示娛樂我的父兄,飲食歌舞。 戰國竹簡也表示飲,《清華簡二.繫年》簡26-27:「賽(息)侯以文王飲酒」,表示息侯招待楚文王飲酒。《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3:「飲而飤(食)之」。《上博竹書五.三德》簡7:「凡飤(食)飲無量計」,簡11:「不飲弗飤(食)」。《上博竹書五.鬼神之明 融師有成氏》簡6:「弗飲弗飤(食)」。 《說文》:「㱃,歠也。从欠,酓聲。凡㱃之屬皆从㱃。𣲎,古文㱃从今、水。𩚜,古文㱃从今、食。」 「飲」還有名詞用法,今閩語以「飲」表示米湯,正是其名詞用法的保留。 | ||||||||||||||||||||
僕 | 甲骨文用作人名或地名。金文表示僕役、僕人,逆鐘:「僕庸(傭)臣妾小子。」又用作官名,靜簋:「王命靜𤔲射學宮,小子眔服眔小臣眔夷僕學射。」又通假作「附」,五年琱生簋:「僕庸土田」,《詩.魯頌.閟宮》:「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又用作人名,史僕壺:「史僕乍(作)尊壺。」 戰國竹簡「僕」通假作「樸」,《郭店簡.老子甲》簡2:「視索(素)保僕」,今本《老子》作「見素抱樸」。 《說文》:「僕,給事者。从人从菐,菐亦聲。䑑,古文从臣。」《廣韻.屋韻》:「僕,侍從人也。」《書.冏命》:「其侍御僕從,罔匪正人。」白居易〈續古詩十首〉之七:「豪家多婢僕」。 另參見「妾」、「童」。 | ||||||||||||||||||||
夢 | 金文從「◎」從「夕」。從「夕」表示做夢多是在晚上。金文用為人名,如吳王壽夢之子劍,「姑發難壽夢」是器主之父,「姑發」為氏,「難壽夢」為名,即古書中的吳王壽夢。(曹錦炎)如《左傳.襄公十年》:「十年春,會于柤,會吳子壽夢也。」 戰國文字「夢」上部的「◎」和「蔑」所從的偏旁有混同的情況。《說文》分為「㝱」和「夢」兩個字。「㝱」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加上「宀」旁。許慎以為「㝱」字從「疒」,其實本應作「爿」。(裘錫圭)《說文》「㝱」的篆形在「夢」上多了一橫筆。《說文》:「㝱,寐而有覺也。从宀从疒,夢聲。」而《說文》的「夢」字則是把意符「爿」換為「夕」。《說文》:「夢,不明也。从夕,瞢省聲。」「㝱」和「夢」是一字的異體。(謝明文) 古書中表示做夢的例子如《論語.述而》:「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又表示所做的夢,如《國語.晉語》:「公使囚之,且使國人賀夢。」 「夢」也表示想像、幻想。如《荀子.解蔽》:「不以夢劇亂知謂之靜。」楊倞注:「夢,想象也。劇,囂煩也。」北宋蘇軾〈贈清涼寺和長老〉:「老去山林徒夢想,雨餘鐘鼓更清新。」 「夢」表示昏亂不明之貌。《爾雅.釋訓》:「夢夢,亂也。」如《詩.大雅.抑》:「視爾夢夢,我心慘慘。」毛傳:「夢夢,亂也。」孔穎達疏:「夢夢者,言王政昬亂之意也。」又如《馬王堆帛書.道原》第1行:「濕=(濕濕)夢=(夢夢),未有眀(明)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