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人 (主部件) 共 88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北 | 甲骨文用作方位詞,表示北方,《合集》12870甲:「癸亥卜,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屯南》1066:「王其征北方」。《合集》36975:「北土受年,吉」。表示北土的農作物豐收,吉利。 金文也表示北方,「北鄉(嚮)」即面向北方。善夫山鼎:「南宮乎入右善夫山入門,立中廷,北鄉(嚮)。」古代君王面南而坐,臣下必須向北站立面見君王。又用作國名,典籍作「邶」。邶伯尊:「北(邶)白(伯)」,其地在故商邑朝歌北,即在今河南省淇縣以北,湯陰東南一帶。 戰國竹簡也用作國名,《上博竹書一.孔子詩論》簡26:「北(邶)白(柏)舟」,即《詩經.邶風.柏舟》一詩的篇名。漢帛書表示背脊,《馬王堆帛書.陰陽十一脈灸經》第38行:「北(背)痛、要(腰)痛、尻痛」。 《說文》:「北,乖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屬皆从北。」 | ||||||
尻 | 甲骨文用作地名,又用作人名。如《合集》13750正:「尻亡(無)疒(疾)。」《花東》336:「告子尻。」「子尻」可省稱作「尻」。一說甲骨文的字形應釋為「臀」,參見「臀」。 文獻裡也表示臀部的意思。如《韓非子.說林下》:「三撫其尻而馬不踶。」唐代崔龜從〈宣州昭亭山梓華君神祠記〉:「余時方痔病,瘍發於尻,不便於跪起,至秋疾愈。」 在一些俗文學作品中,或一些方言裡,此字常被用作粗話。 | ||||||
㐱 | 《說文》:「稠髮也。从彡从人。《詩》曰:『㐱髮如雲。』鬒,㐱或从髟眞聲。」 | ||||||
兄 | 甲金文或於「兄」字所從的「人」形畫出手指之形,與「長」、「老」、「考」等字常寫作覆手形相近,以表示兄長是年紀比較大的人;一說從覆手形的「兄」可能是表示賞賜的「貺」的表意初文,因為賞賜物多種多樣,所以沒有畫出來,只強調手形,以表示授予的動作。沈培認為從覆手形的「兄」既是兄長的「兄」的異體,也是「貺」的表意初文。 後期文字「口」形的橫筆貫穿左右的豎筆,與「廿」形近。或加從「𡉚」(「往」)為聲符。或加從「人」為意符。 此外,注意區別古文字「祝」和「兄」。「兄」字和不從「示」的「祝」字的分別是「兄」的人形是站立的,而早期「祝」字的人形是跪坐的(姚孝遂)。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兄長,是祭祀對象,《合集》2870:「㞢(侑)兄甲」,表示對兄甲進行侑祭。金文也用作本義,表示兄長,王孫遺者鐘:「用樂嘉賓父兄」,表示以娛樂賓客和父親、兄長。齊侯鎛:「保吾兄弟」。又用作「貺」,表示賞賜,作冊折方彝:「令乍(作)冊折兄(貺)望土于相侯」,「作冊」是官名,指掌管簡冊,負責文書記錄的史官。「折」是人名,「望土」是望地的田土,表示命令作冊折賞賜望土給相侯。中方鼎:「今兄(貺)畀汝䙐土,作乃采。」「貺畀」同義連文,表示賜予,意謂如今賞賜給你䙐地的田土,作為你的采邑。《爾雅.釋詁》:「貺,賜也。」 「貺」與「賜」的分別是,「貺」指轉交賞賜物,而「賜」則是指上對下的賜與,中間無他人轉交(彭裕商)。 戰國竹簡也用作本義,指兄長,《上博竹書四.內豊》簡4:「古(故)為人兄者言人之㑆(兄)之不能慈俤(弟),不與言人之俤(弟)之不能氶(承)㑆(兄)者。」意謂因此做人兄長的,應談論哥哥不能慈愛弟弟的情況,不去談論弟弟不承奉哥哥的情況(季旭昇)。 | ||||||
伏 | 伏字的甲骨文構形象一人伏地之形,本義是人伏於地。金文除從一伏地之人外,還兼從犬,一說其字構形會犬趴伏之意,一說會犬趴伏伺機襲擊人之意。釋形雖異,但都有趴伏之意。篆文承金文之形。 | ||||||
任 | 金文「任」用作姓氏,又作「妊」,任氏簋:「乍任氏从簋」。表示責任、委任之任戰國金文寫作「賃」,參見「賃」、「妊」。 《說文》:「符也。从人壬聲。」徐鍇《繫傳》作「任,保也。」段玉裁注:「保之本義,《尚書》所謂保,抱。任之訓保則保引伸之義,如今言保舉是也。」 | ||||||
企 | 甲骨文「企」用作地名。《屯南》179:「才(在)企。」《合集》19369:「田企東」,指於企地東方田獵。甲骨文、金文「企」用作人名。 由於「企」指踮腳站立,因而又可指翹首遠望,《漢書.高帝紀上》:「日夜企而望歸。」顏師古注:「企謂舉足而竦身。」「企」象踮起足尖眺望遠處,從而有了翹首遠望之義。人做出如此姿勢,定是有所期待,因而又有企望、企求、企盼之義(白川靜)。晉郭璞〈江賦〉:「渠黃不能企其景。」 | ||||||
先 | 甲骨文指時序在前,與「後」相對,《合集》34291:「惟王亥先又(侑)」,指先對王亥進行侑祭。另又用作先祖之通稱,《合集》38731:「其祀多先[祖]」。字又讀為「侁」,用作方國名。《合集》6834正:「子商弗其隻(獲)先(侁)。」子商為將士名,句指子商沒有捕獲侁國人。《字彙補》:「侁,商世侯國也。」字又作「姺」,《左傳.昭公元年》:「商有姺邳。」杜預注:「二國,商諸侯。」 金文「先」指先行,虢季子白盤:「折首五百,執訊五十,是以先行。」「先行」意指行於軍列的前方,全句指獲得五百首級,生擒五十敵人,因此行於軍列之前。另亦可解作時序在前,毛公鼎:「厥非先告𢉩父,父𢉩舍(捨)命,毋有敢憃(縱),尃(敷)命于外。」全句指如果不是先告訴毛公𢉩,毛公𢉩答應,不敢放縱而在外頒布政令。另金文有「先人」、「先祖」,指歿世之祖父及遠祖,如中山王鼎:「昔者,吾先祖桓王,邵(昭)考成王,身勤社禝(稷),行亖(四)方,以憂勞邦家。」 戰國竹簡「先」亦指時序在前,《上博竹書一.緇衣》簡6:「上𡥆(好)仁,則下之為仁也靜(爭)先。」另「孫」也可通作「先」,《銀雀山竹簡.孫臏兵法》有「孫軫」為晉國撃潰秦軍之事。《漢書.藝文志》於「兵形勢家」下亦有「《孫軫》五篇,圖五卷。」「孫軫」即《左傳》中晉大夫「先軫」,《說苑.指武》:「文王不能使不附之民,先軫不能戰不教之卒。」先氏世為晉卿,見《通志.氏族略三》:「先氏,晉大夫先輔之後,世為晉卿。」 | ||||||
兆 | 「兆」字發展到金文,人形漸訛變為「止」形,參見「姚」字所從之「兆」(金文未見單獨的「兆」字),大概是「止」形更能顯出逃跑之義,起表意作用。 「兆」字甲骨文用為地名,指洮水。 《說文》:「𠧞,灼龜坼也。從卜;兆,象形。兆,古文兆省。」 | ||||||
伊 | 林義光《文源》:「一人之名,無專制字之理。伊尹生於伊川空桑,本以伊水為姓。伊為姓,故從人。」《說文》:「伊,殷聖人阿衡,尹治天下者。从人从尹。𠈽,古文伊从古文死。」「𠈽」是「伊」的異體字,從「死」字的古文為聲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