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木 (主部件) 共 46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木 | 甲骨文用作本義,指樹木,《合集》5749:「埶(藝)木」,指種植樹木。「木」又用作地名與方國名,如《合集》37789:「王田木」,指王在木地田獵。《合集》33193:「王令木方止」,王命令稱為木的方國停止。甲骨文「木」與「燎」之省形相混,參見「尞」。 金文「木」用作本義,指樹木,散氏盤:「自桹木道,左至于井邑,封。」「桹木」或為一種樹名(陳初生),桹木道為以樹命名的地名。全句指從桹木道,向左直到井邑,為封地。另曶鼎有「木枋」一詞,指用以寫字的木板。傳世文獻或寫作「方」,《儀禮.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注:「方,板也。」金文「木」亦用作地名與族氏名。 「木」可通假作「沐」,《馬王堆帛書.胎產書》第5行:「是故君公大人,毋使朱(侏)儒,不觀木(沐)侯(猴)。」按「木侯」即「沐猴」,《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指人言楚人像戴着帽子的沐猴。《諸病源候論.妊娠候》:「不欲令見傴僂、侏儒、醜形惡人及猿猴之類。」與帛書句意接近。《法言.重黎》「沐猴」作「木猴」。 | ||||||||
未 | 甲金文用作地支第八位,小臣守簋:「唯五月既死霸辛未」。金文又用作否定副詞,表示未有、還沒有。中山王鼎:「寡人幼踵,未通智,唯傅姆是從。」表示中山王少年即位,知識未開,聽從傅姆的話。 戰國竹簡通假為「味」,《郭店楚簡.老子甲》:「為亡(無)為,事亡(無)事,未(味)亡(無)未(味)。」 《說文》:「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凡未之屬皆从未。」 | ||||||||
弗 | 甲骨文「弗」字還有一字形的「木」旁省去下部的樹枝,頂端增兩圓圈,疑圓圈象樹上的果實之形。「弗」字字形逐漸簡省,省去箭頭、樹枝之形,變為從兩豎(「丨」)從絲線之形,後來又在豎筆上加上一小斜畫,與「弋」字的字形相近,「弋」象木橛之形,「弗」字從「弋」表意,因為綁在木上和木橛上的作用相同,參見「弟」。 甲骨文用作貞人名。甲金文多表示不,否定副詞,中山王圓壺:「於(嗚)虖(呼)﹗先王之德,弗可復得。」 《說文》:「弗,撟也。从丿从乀,从韋省。」段玉段改「撟」為「矯」,注云:「矯者,揉箭箝也。引申爲矯拂之用。」 | ||||||||
朱 | 季旭昇認為「朱」、「束」為一字分化,因為甲金文「鼄」有從「束」或「朱」之例,而楚簡「速」字亦從二「朱」,按這可能只是改換聲符,而且「朱」、「束」的用法未見有相同之例,故未必是一字分化。 《說文》:「朱,赤心木,松柏屬。从木,一在其中。」 | ||||||||
休 | 張參《五經文字》:「休,象人息木陰。」《詩.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古人田耕或力役,多體力勞動,烈日之下,大汗淋漓,此刻可在樹蔭下休息,十分快慰。《淮南子.精神》:「今夫繇者,揭钁臿,負籠土,鹽汗交流,喘息薄喉。當此之時,得茠越下,則脫然而喜矣。巖穴之間,非直越下之休也。」高誘注:「茠,蔭也。三輔人謂休華樹下為茠也。楚人樹上大本小如車蓋狀為越(字亦作「樾」),言多蔭也。」「茠」是表示「休」的本義的分化字。 引申之,「休」可以表示樹蔭,《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願歸骨於山足兮,依松柏之餘休。」顏師古注:「休,蔭也。」後來「休」用來表示休息、休止,故以「庥」字表示樹蔭。《爾雅.釋言》:「庇、庥,廕也。」郭璞注:「今俗語呼樹廕為庥。」陸德明釋文:「庥,字又作休。」 由樹蔭引申,又表示尊者蔭庇卑者,《漢書.王莽傳》:「誠上休陛下餘光,而下依群公之故也。」顏師古注:「休,庇蔭也。」「休陛下餘光」,就是「托庇于陛下之餘光」的意思。 金文表示蔭庇,剌鼎:「剌對揚王休。」《詩.大雅.江漢》:「對揚王休」,表示稱揚王的庇佑。「休命」表示蔭庇在下者之命,師酉簋:「對揚天子不(丕)顯休命」,《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裘錫圭)。 金文「休」還表示賞賜,也是從蔭庇之義引申而來。效卣:「王易(賜)公貝五十朋,公錫厥□子效王休貝二十朋。」公賞賜給兒子的「王休貝二十朋」,即出自王賞賜公的「貝五十朋」之中。 人在樹下休息,是賞心樂事,故「休」又有歡樂之意,如休戚相關、休戚與共,即是甘苦與共。引申又有美好、美善之意,史頌簋:「休又(有)成事」。蔡侯申鐘:「休有成慶」。中山王方壺:「上下之體,休有成工(功)。」「休善」又同義連文。員鼎:「王令員執犬,休善。」《廣雅.釋詁》:「休,善也。」 止息樹下,又有停止之意,故「休」可表示中止。如「休書」,是丈夫與妻子中止婚姻關係的離婚書。「罷休」即是停止、放手。從停止引申,又可表示不要,如「休想」、「休提」、「休說」、「休怪」。 金文也有表示停止,噩侯鼎:「王休匽(宴),乃射。」是說周王停止宴飲,開始射箭。《說文》:「休,息止也。从人依木。庥,休或从广。」 | ||||||||
宋 | 王獻唐認為「木」為神主,象置神主於屋中,本義為宗廟,訓居乃同音假借。按「宋」文例未見用其本義者,待考。《說文》:「居也。从宀从木。讀若送。」段玉裁注:「此義未見經傳」。 甲骨文用作人名、地名。如《合集》07898「于宋」、20240「往宋」,20034「乙巳卜,王侑子宋。」金文亦用作國名、人名、姓氏等,如𧽙亥鼎:「宋莊公之孫𧽙亥,自乍會鼎」。樂𤔲大徒瓶:「樂大𤔲徒子宋」。十七年坓令戈:「上庫工帀(師)宋定,冶厜執齊。」 西周時,周公封微子啓於宋,建都商丘。宋國是殷商的後裔,於金文有徵。宋公䜌簠銘曰:「有殷天乙唐(湯)孫宋公䜌」,明言宋公䜌是商湯的後裔。 睡虎地秦簡、馬王堆漢簡皆用為國名。《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宋、中山數伐數割,而國隋(隨)以亡。」 | ||||||||
困 | 甲骨文用作祭名(郭沫若),《合集》:「其困於上甲,雨?」「上甲」是殷人先祖;卜辭意指向上甲進行祀禮,會否下雨? 金文用義不明,疑為官職名。父丁困册爵:「父丁困册。」 秦簡用作本義,即「閫」,《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2叄:「行到邦門困(閫)。」「門閫」就是直豎於門中間的門限。又解作處於困難的人,《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3:「孤寡窮困。」即孤兒、寡婦、處於貧窮、艱難的人。 楚簡解作盡、極。《上博楚竹書七.凡物流形甲》簡24:「識險而困,識困而復。」意謂知道危險則知道極限,知道極限就回頭。 漢帛書用作圍困之義。《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第263行:「是我困秦、韓之兵,免楚國楚國之患也。」「楚國」二字重覆;意謂是我(陳軫)圍困秦韓兩國的軍隊,除去楚國的禍患。 《說文》:「困,故廬也。从木在囗中。」「故廬」即舊房子。 | ||||||||
杞 | 甲骨文「杞」字用作地名,如《合集》36751:「才(在)杞。」《合集》13890以「杞矦」指杞地長官(劉興隆)。 金文「杞」用作國名,姒姓,始封於雍丘,地在今河南杞縣,春秋時遷往青州,後又東遷到淳于(今山東省安丘縣北),戰國時為楚所滅。杞白每刃鼎有「杞白(伯)」一詞,即用為國名。《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杞、宋,二國名,夏、殷之後。」「杞」又可用作地名。另史密簋有「杞尸(夷)」一詞,指江淮地區的部族之一。 傳世文獻多用以表示枸杞,《詩.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于苞杞。」《毛傳》:「杞,枸檵。」《爾雅.釋木》:「杞,枸檵。」郭璞注:「今枸杞也。」 | ||||||||
杜 | 甲骨文辭殘,意義不詳。金文用作古國名,《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在唐為唐杜氏」,杜預注:「唐、杜二國名」,《竹書紀年》卷下:「冬十月,王師滅唐,遷其民于杜。」古杜國在今陝西西安東南。 | ||||||||
杉 | 「杉」在卜辭用作地名,如《合集》8172:「于杉」。 金文用作人名,如乘父士杉盨:「乘父士杉。」「乘」是姓氏,「父」是對男性長輩的通稱,「士杉」為名字,全句意謂姓乘叫士杉的男性長輩。 「杉」用本義的例子如唐代杜甫〈詠懷古蹟〉:「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廟宇、寺院中多種植杉樹。又如《新唐書.五行志》:「長壽二年十月,萬象神宮側檉杉皆變為柏。柏貫四時,不改柯易葉,有士君子之操;檉杉柔脆,小人性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