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 |
|
UTF-8 | E6 AD A5 |
---|---|
大五碼 | A842 |
倉頡碼 | 卜中一竹 |
Matthews | 5363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438;(二版)1541 |
康熙字典 | 502 |
Unicode | U+6B65 | |
---|---|---|
GB2312 | 1829 | |
四角號碼 | 2120.9 | |
頻序 A/B | 362 | 387 |
頻次 A/B | 7702 | 3052 |
普通話 | b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步 | 行也。从止、𣥂相背。凡步之屬皆从步。〔薄故切〕 (38 / 32) | 步 | 𣥗 |
形義通解 |
---|
略說: 「步」字甲、金、篆文皆從二「止」,其字取形於人走路時左右兩腳一前一後前進之狀,本義是步行。 45 字 詳解: 「步」從二「止」,「止」象足趾之形。二「止」多左右異向,一象左足,一象右足,兩足一上一下,以會左右二足前後相承之形,鄭樵《通志.六書略》:「步,行也,象二趾相前後。」甲骨文、陶文或類化成兩個方向相同的「止」,兆域圖銅板「步」之兩「止」或變作左右相背形。 《說文》:「步,行也。从止、𣥂相背。凡步之屬皆从步。」《爾雅.釋宮》:「堂下謂之步。」郝懿行義疏:「《淮南.人間篇》云:『夫走者,人之所以為疾也;步者,人之所以為遲也。』是步為徐行。」《釋名.釋姿容》:「徐行曰步。」「步」本義是緩緩地步行,與「趨」、「走」速度有別。參見「走」。另古人以左、右腳各跨一下為「一步」;今人以單腳跨一下為「一步」,實即古人的「半步」,或稱為「跬」(季旭昇)。《小爾雅.廣度》:「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 甲骨文用作本義,指步行。《合集》17154:「今日勿步。」甲骨卜辭常有「步伐」一詞,《合集》6461正:「王其步伐尸(夷)」,即指王前往討伐夷方。《尚書.武成》:「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孔安國傳:「步,行也。武王以正月三日行自周,往征伐商。」 金文「步」屢見於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圖銅板中,用作量詞,如「從內宮㠯(以)至中宮丗(卅)步。」此量詞義所表實際長度與人雙足各進一次之距離相當,《禮記.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為步。」《史記.秦始皇本紀》:「六尺為步。」周以八尺為步、秦以六尺為步,足見古代尺制非一。據推算,兆域圖應以「五尺為一步」,一尺約今二十二釐米。 古璽、陶文「步」用作姓氏。《通志.氏族略三》:「步氏,姬姓。晉公族郄氏之後,步揚食采於步,遂以為氏……又步鹿氏改為步氏,望出潯陽。」 714 字 相關漢字: 止,趨,走,跬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33 | 周p83 | |||||
李p149 | 何p235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黃 | 周 | |||||
李p149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同「埠」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步」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瓜步巡司, 城步縣, 城步守禦千戶所 | (3/3)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七步之才, 亦步亦趨, 安步當車, 寸步不離, 寸步難行… | (5/288)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七, 覷, 徐, 彳, 初, 搶, 寸, 鄲, 踏, 代, 踱, 快, 伐, 躩, 闊, 艱, 舉, 腳, 陔, 罡, 行, 起, 伊, 亦, 壛, 楊, 讓, 卻, 跬, 履, 趔, 邁, 漫, 望, 跑, 散, 膝, 碎, 跣, 徒, 穩, 緩, 肘, 驟, 進, 止, 箭, 縱, 伎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step, pace; stage; condition, situation, state |
v. | walk, stroll |
瀏覽次數: 26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