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F-8 | E7 AF 80 |
---|---|
大五碼 | B860 |
倉頡碼 | 竹日戈中 |
Matthews | 795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976;(二版)3174 |
康熙字典 | 819 |
Unicode | U+7BC0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8872.7 | |
頻序 A/B | 349 | 485 |
頻次 A/B | 8005 | 2334 |
普通話 | ji ji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節 | 竹約也。从竹,即聲。〔子結切〕 (95 / 90) | 竹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節」的本義是竹節。 10 字 詳解: 「節」本指竹的節理,即竹子各段相連處突出的部位。《說文》:「節,竹約也。从竹,即聲。」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約謂身有九節也。……節字或作箹,竹譜竹之節曰箹。」《史記.龜策列傳》:「竹,外有節理,中直空虛。」 「節」始見於戰國金文,從「竹」「即」聲,與小篆同。「節」是竹節,兩條節紋之間謂之一節;古時用作身份、權力的憑證,圓筒形的竹節剖成兩半,分由帝王及執事官員持有,或由守關者及獲特權人員持有,兩半吻合才有效。早期破竹為節,後以青銅鑄造,仍取象竹節之形,如戰國時期的鄂君啟舟、車節,是水、陸路經商的免稅通行證。而虎符亦可稱為「節」,如辟大夫虎符的銘文自稱為「辟大夫信節」。可見「符」、「節」表示憑信,義同通用,參見「符」。 自《說文》以降,字書多以「卪」、「節」為古今字,其實兩字只為同音假借關係。「卩」甲金文象跪坐人形的側面,並無符節之義。「卩」同是「即」、「節」的聲符,故《說文》以「卪」為「節」,符節為「卪」的假借義,「卪」、「節」本非一字。此外,由於音同,「節」、「即」通用,見於簡帛,表示節制、即刻等。《郭店楚簡.性自命出》:「體其義而即(節)文之」,《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節(即)以有為也,其央(殃)不出歲,小大必致(至)。」 戰國金文主要表示符節,金文所見舟節、車節為於水、陸路經商的通行證。《集韻》:「節,信也。」鄂君啟車節:「見其金節,則毋政(徵)」,「不見其金節則政(徵)」,可見車節是免稅通行的憑證。符節因其場合而有不同形狀及質材。《周禮.地官.掌節》:「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以英蕩輔之。門關用符節,貨賄用璽節,道路用旌節,皆有期以反節。凡通達於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 金文又表示節制、約制。中山王壺:「鑄為彝壺,節于禋𨣧。可灋(法)可尚,以鄉上帝,以祀先王。」《易.雜卦》:「節,止也。」凡事之止而不過者皆曰節,合乎節曰「中節」,離乎節曰「失節」。此為時節、禮節、品節、志節、氣節、廉節、節制、節度、節文、節奏、節操、節義、節儉、節省之義所從出(參說文廣義校訂)。「節」字更多文例可參考《易》、《逸周書》、《禮記》、《廣雅》等。 945 字 相關漢字: 竹,即,符,卪,卩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節」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奉節縣, 畢節衛指揮使司 | (2/2)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不拘小節, 強本節用, 橫生枝節, 盤根錯節, 節哀順變… | (5/349)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春, 清, 情, 操, 砥, 端, 繁, 婦, 佳, 戛, 根, 擊, 儉, 關, 季, 蕤, 縟, 盂, 謰, 晚, 梅, 鄂, 諤, 省, 細, 殉, 使, 調, 堶, 踝, 環, 蟄, 奏, 枝, 志, 植, 貞, 章, 種, 撙, 枙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knot, node, joint; section; verse; chapter; moderation; discipline; division of time; rhythm; festival; chastity, purity |
v. | economize; regulate, restrain, discipline |
瀏覽次數: 196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