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抵 | 
 
 | ||
| UTF-8 | E6 8A B5 | 
|---|---|
| 大五碼 | A9E8 | 
| 倉頡碼 | 手竹心一 | 
| Matthews | 6192 |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855;(二版)1962 | 
| 康熙字典 | 351 | 
| Unicode | U+62B5 | |
|---|---|---|
| GB2312 | 2154 | |
| 四角號碼 | 5204.0 | |
| 頻序 A/B | 1248 | 1171 | 
| 頻次 A/B | 1236 | 565 | 
| 普通話 | d   | |
| 小篆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 抵 | 擠也。从手,氐聲。〔丁禮切〕 (251 / 252) | 手 | 
| 形義通解 | 
|---|
|  略說: 從「手」,「氐」聲,本義為排擠。 16 字 詳解: 從「手」,「氐」聲,本義為排擠。《說文》:「擠也。从手,氐聲。」 《大戴禮記‧夏小正》:「昆小蟲抵蚳。」顧風藻集解:「謂以手擠排之。」 「抵」可表示抵賴、謊騙。《漢書‧酷吏傳‧田延年》:「丞相議奏延年『主守盜三千萬,不道』……延年抵曰:『本出將軍之門,蒙此爵位,無有是事。』」顏師古注:「抵,拒諱也。」 「抵」也表示抵擋、抗拒。唐柳宗元〈送表弟呂讓將仕進序〉:「吾觀古豪賢士,能知生人艱饑羸寒、蒙難抵暴。」 「抵」還表示抵消、抵償。宋晏殊〈清平樂‧春花秋草〉:「總把千山眉黛掃,未抵別愁多少。」 「抵」也表示抵押。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賒抵摺〉:「以物質物曰抵。」 「抵」亦表示值得、相當。唐杜甫〈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抵」還指碰觸、觸犯。《山海經‧海外北經》:「相柳之所抵,厥為澤谿。」郭璞注:「抵,觸。」 「抵」也表示至、到達。《史記‧蒙恬列傳》:「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 「抵」還表示歸依。《漢書‧尹翁歸傳》:「曉告以姦黠主名,教使用類推跡盜賊所過抵。」顏師古注:「抵,歸也。所經過及所歸投也。」 470 字 相關漢字: 手,氐 |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9 | 周p61 | ||||
| 李p66 | 何p57 |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  | 黃 | 周 | ||||
| 李p66 | 何 |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擊 | |
| 其他方言讀音 | |
|---|---|
| 本字庫於「抵」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 成語彙輯 | ||
|---|---|---|
| 抵足而眠, 抵足而臥, 抵足談心, 捐金抵璧, 抵死漫生… | (5/60) | 詳細資料 | 
| 配搭點: | 
|---|
| 押, 埠, 擋, 抗, 賴, 讕, 牾, 償, 埗 |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 v. | resist; oppose; withstand; knock; butt; substitute, give as an equivalent; make good; arrive at, reach; support; sustain; prop; compensate for | 
| 瀏覽次數: 115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