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3
(4)
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4 BA 88
大五碼 A4A9 
倉頡碼 弓戈弓弓 
Matthews 7601 
漢語大字典 (一版)0052;(二版)59  
康熙字典 13 
Unicode U+4E88
GB2312 5172 
四角號碼 1720.2 
頻序 A/B 1088  1347 
頻次 A/B 1618  430 
普通話 y  y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5/5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0/10
其他
字例: 10/10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推予也。象相予之形。凡予之屬皆从予。〔余呂切〕 (84 / 78)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68 以諸
256 余吕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濁 /
次濁 /
形義通解
 略說:」是「」的分化字。(何琳儀)「」多表示給予義,又用作第一人稱代詞。
37 字

 詳解:」是「」的分化字。(何琳儀)早期金文字形把「」的上下兩部寫作三角形,黏在一起。後來六國文字或在上部加「」形作為區別符號。秦系文字則在下部加上豎筆。隸變後上部的三角形變為像「」形,中部寫作橫鈎,下部則變為豎鈎。(《字源》)

  金文用為士族名和官名。晉系璽印「予嗇夫」之「」讀為「」,「舍嗇夫」或為管理「」的官長。(單育辰)璽印文字的「」也用為人名和地名。

  簡帛材料「」多表示給予義。如《馬王堆.老子甲本》第167行:「將欲奪之,必古(固)予之。」《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第246行:「秦、韓爭事齊楚,王欲毋予地。」又讀為「」,表示猶豫,如《馬王堆.天下至道談》第62行:「善者獨能,毋予毋治,毋作毋疑。」(周一謀、蕭佐桃)

  《說文》:「予,推予也。」傳世文獻裡表示給予義的例子如《詩.小雅.采菽》:「君子來朝,何錫予之?」《國語.晉語》:「許而弗予,失吾信也。」

  「」在古書裡也常用為第一人稱代詞。如《尚書.湯誓》:「予畏上帝,不敢不正。」《論語.陽貨》:「予欲無言。」案《禮記.曲禮下》「予一人」,鄭玄注:「余、予古今字。」《說文》段玉裁注:「予我之『予』《儀禮》古文、《左氏傳》皆作『余』。」商代甲骨文和西周、春秋金文裡第一人稱代詞用「」而不同「」。古人開始用「」作第一人稱代詞不會早於春秋時代。傳世的《尚書》、《詩經》所包含的那些西周時代作品,第一人稱代詞「」已經被後人改作「」。(裘錫圭)

  「」還表示稱許、讚許。如《荀子.大略》:「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師曠。」《漢書.外戚傳下》:「魯嚴公夫人殺世子,齊桓召而誅焉,《春秋》予之。」顏師古注:「予,謂許予之也。」
702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50 p3
予智,予聖,予一人,予小子,予取予求
p55 p368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50 p3
予告,予寧,予奪,予人口實,給予,授予,賜予,賦予,不予置評,寄予希望
p55 p371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9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生殺奪, 求, 人莫毒, 莫毒也, 智自雄… (5/30)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pron. I, me
v. grant; confer
瀏覽次數: 27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