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木 (主部件) 共 46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相 | 戰國文字「相」字「目」下或加一橫或兩橫為飾,見七年相邦鈹。古璽另有省去「木」旁之形,僅保留「目」及其下飾筆,見《古璽彙編》0565。戰國竹簡另有從「木」從「目」,「目」下加「又」形為飾的寫法,見《上博竹書四.柬大王泊旱》簡10。 甲骨文「相」用作地名,地在今河南安陽西。《合集》36901:「王步[于]相。」 金文用其本義,指觀察。庚壺:「縢相乘𩡶(牡)」,疑指縢觀察所乘的牡馬。又指輔佐,中山王方壺:「使得賢在(才)良佐賈,以輔相氒(厥)身。」又用作職官名,金文常見「相邦」一詞,即漢代的相國,四年呂不韋矛:「四年相邦呂不韋造。」金文「相」又可讀作「喪」,指喪亡,越王者旨於賜鐘:「順(訓)余子孫,萬枼(世)亡(無)疆,用之勿相(喪)。」 戰國竹簡「相」表示互相,《上博竹書二.子羔》簡1:「善與善相受。」又指輔助、佑導,《上博竹書二.昔者君老》簡1:「君之母俤(弟)是相。」又讀為「將」,指奉行,《上博竹書二.民之父母》簡11:「亡(無)體之豊(禮),日逑(就)月相(將)。」《禮記.孔子閒居》作「日就月將」,全句指沒有體制的禮儀,每天都有進步,每月都有所奉行。 | ||||
柰 | 古文字「木」、「屮」、「出」訛混,故郭永秉、陳劍認為「柰」、「奈」、「祟」本為一字。戰國竹簡用「柰」字來表示禍祟的「祟」,《包山楚簡》簡236:「尚速疽(瘥),母(毋)又(有)祟」,意謂期望盡快病癒,沒有鬼神的禍害。 奈何的「奈」字是從「柰」字分化出來的,《廣韻.泰韻》:「奈,本亦作柰。」《老子》第26章:「柰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意謂為甚麼身為大國的君主,還輕率躁動以治天下呢?輕率就失去根本,躁動就失去主體(陳鼓應)。「無柰」是「無柰何」、「無可柰何」之省,《韓非子.存韓》:「諸侯兵困力極,無奈何,諸侯兵罷。」意謂諸侯兵力耗盡,沒有辦法,諸侯停戰。「柰何」又可指如何、怎麼辦,《馬王堆漢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明君》第436行:「取於樹強,樹強柰何?」意謂(君主)取法於樹積強勢,樹積強勢要怎麼辦? 「柰」後來用來表示蘋果,《說文》:「柰,果也。从木,示聲。」段玉裁注:「假借爲柰何字,見《尙書》、《左傳》。俗作『奈』,非。」《說文解字約注》:「《本草綱目》云:『柰與林檎,一類二種。實似林檎而大,一名頻婆。』《學圃餘疏》謂頻婆即蘋果。然則今俗所稱蘋果,即古之所謂『柰』也。味甘美,多產北方」。曹植〈謝賜柰表〉:「賜臣等冬柰一奩」,意謂賞賜臣子們一盒冬季的蘋果。謝靈運〈山居賦〉:「杏墵柰園,橘林栗圃。」「林檎」俗稱「沙果」或「花紅」,是一種像蘋果而小的水果,黃綠色中略帶微紅。 「柰花」指茉莉花,唐竇叔向〈貞懿皇后輓歌〉之二:「命婦羞蘋葉,都人插柰花。」意謂受封號的婦女進獻蘋葉(一種水草),國都裏的人戴上茉莉花。 | ||||
柳 | 甲骨文「柳」字用作地名,《合集》36526:「柳邑。」《英藏》2566:「其于七月射柳兕」,指於七月射柳地之兕。 金文「柳」用作人名,南宮柳鼎:「王乎(呼)乍(作)册尹册令(命)柳」,指王命令負責冊命的官吏長冊封柳。另,散氏盤:「至于邊柳。」「邊柳」為地名。 秦陶文:「咸亭當柳恚器。」「當柳」為地名。 秦簡「柳」字用作本義,指柳樹。《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司空》簡131:「令縣及都官取柳及木楘(柔)可用書者,方之以書。」全句指令縣及都官用柳木或其他質柔可以書寫的木材,削成木方以供書寫。參見「方」。 傳世古籍中「柳」亦有用作本義。《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毛亨傳:「柳,柔脆之木。」鄭玄箋:「柳木之不可以為藩,猶是狂夫不任挈壺之事。」全句指柳樹不可以充當樊籬,就好像狂夫不能勝任提壺報時的事。另「柳」有聚集的意思,《尚書大傳》卷一:「秋祀柳穀華山」,指秋祀時把穀物聚集到華山。鄭玄注:「柳,聚也,齊人語。」古代把整套棺蓋的飾物稱作「柳」,《釋名.釋喪制》:「其蓋為柳。柳,聚也。眾飾所聚,亦其形僂也。」 曾侯乙墓出土漆盒蓋朱書二十八宿名有「梄」,而《呂氏春秋.有始》作「柳」。《爾雅.釋天》:「咮謂之柳。」郭璞注:「咮,朱鳥之口。」按「柳」即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八顆,郝懿行義疏:「柳者,八星曲頭垂似柳。」 | ||||
乘 | 「乘」由乘坐馬車,引申為車的量詞,由於古代的車多由四匹馬牽引,故「乘馬」表示四匹馬。 甲骨文用作人名,《合集》171:「令望乘」,「望乘」是商王武丁時的軍事將領。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乘坐,麥尊:「王乘于舟」。又用作量詞,表示馬車的單位,多友鼎:「孚(俘)戎車百乘」,指俘獲一百輛戰車。又用作數詞,表示四,虢季子白盤:「王睗(賜)乘馬」,意指王賞賜四匹馬。《詩.大雅.崧高》:「路車乘馬,我圖爾居。」毛亨傳:「乘馬,四馬也。」 戰國竹簡用作量詞,計算戰車的單位,《清華簡二.繫年》簡60:「兵車百乘」。《清華簡二.繫年》簡137:「率車千乘」。《上博竹書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簡6:「萬乘之邦」。一車四馬為「一乘」,「萬乘」指兵車一萬輛,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小者稱「千乘」,大者稱「萬乘」。 《說文》:「𠓲(𣔕椉乘),覆也。从入、桀。桀,黠也。《軍法》曰乘。𠅞,古文乘从几。」 | ||||
桑 |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37494:「田桑」,指到桑地田獵。傳世文獻亦有用作地名,《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地在今河南淇縣南。又用作方國名,《合集》6959:「乎(呼)雀𦎫(敦)桑」,指命令雀攻伐桑國。 戰國竹簡讀作「蒼」,用作地名。《上博竹書一.容成氏》簡41:「桑(蒼)梧之埜(野)。」「蒼梧」即九嶷山。 秦簡用作本義,指桑樹。《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7:「或盜采人桑葉,臧(贓)不盈一錢,何論?」全句指有人偷摘別人的桑葉,贓值不到一錢,如何論處? 傳世文獻亦用作本義,《詩.鄭風.將仲子》:「無踰我牆,無折我樹桑。」《淮南子.說山》:「故桑葉落而長年悲也。」 | ||||
祗 | 晚期金文下部訛變為「而」。按此字釋讀為「祗」的依據是三體石經祗字與早期金文形體相同。一說甲骨文象樹木枝葉茂盛、舒展之狀,是「祁」的本字(張亞初),《廣韻》:「祁,盛也。」 甲金文皆讀作「祗」,表示敬也,中山王方壺:「祗祗翼翼,卲告後嗣。」「祗祗」表示恭敬之貌。《說文》:「祗,敬也。从示氐聲。」《爾雅.釋詁》:「祗,敬也。」 | ||||
臬 | 卜辭用作人名,見於《合集》6333。 | ||||
桐 |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20975:「奏山、雲桐,雨。」大意是說占問在桐地向山、雲二神進行奏祭是否會下雨(沈培、王子揚)。《屯南》2152:「于桐宿,亡(無)災」,意謂在桐地留宿,沒有災禍。《合集》10196:「狩桐」,意謂在桐地狩獵。 金文用作人名,[宀爰]桐盂:「徐王季糧之孫[宀爰]桐乍(作)鑄飤盂」,「[宀爰]桐」是人名,是徐王季糧的孫子。全句意謂徐王季糧的孫子名叫「[宀爰]桐」,他鑄造了這件用來盛載食物的盂。 金文亦用作國名,在今安徽桐城北(馬承源),翏生盨:「王征南淮尸(夷),伐角、津,伐桐、遹。」「南淮夷」指古代居於南部淮河流域的部族。「角」、「津」、「桐」、「遹」皆為國名。全句意謂周王征伐南淮夷,攻打角、津,攻打桐、遹。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指梧桐樹,《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52背3:「一室人皆養(癢)體,癘鬼居之,燔生桐其室中,則已矣。」意謂一屋子的人都身體痕癢,疫病之鬼居住在此,在室中焚燒生桐木,便會停止。 漢帛書也用作本義,《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第365行:「一,癰自發者,取桐本一節所,以澤(𥼶)泔煮……。」「癰」即腫瘍,是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化膿性的炎症,全句意謂皮膚腫瘍的人,拿取分量約一節左右的桐樹根,用淘米水來煮。又通假為「恫」,表示使人哀痛,《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十六經》第100行:「憂桐(恫)而宭(窘)之」,意謂使其憂傷哀痛而困迫。 漢簡又通假為「彤」,表示紅色,《阜陽漢簡.詩經》簡48:「[貽]我桐(彤)筦(管),桐(彤)筦(管)有諱(煒)。」《詩.邶風.靜女》:「貽我彤管,彤管有煒。」「管」是婦人盛針線的工具,全句意謂贈給我紅色盛針線的工具,工具色紅而有光澤(馬持盈)。 | ||||
栗 | 甲骨文所從的帶毛刺的果實形後來改寫成「卣」形。「卣」小篆作「𠧪」,「𠧪」後來又訛變為「西」(如《說文》古文上從「西」),是楷書「栗」的來源。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36902:「于栗」。又用作人名。戰國楚簡用作本義,表示栗子,《包山楚簡》簡257:「栗二𥬹」,「𥬹」是盛放食物的竹笥(笥是方形竹器)。 栗樹是落葉喬木,果實為堅果,包在多刺的殼斗內,又叫栗子或板栗。種子供食用,也可入藥,木材堅實,供建築和製器具用(參《漢語大字典》)。《說文》:「栗,木也。从木,其實下垂,故从𠧪。𣡷,古文栗从西、从二𠧪。徐巡說:木至西方戰栗。」《周禮.天官.籩人》:「饋食之籩,其實棗、栗、桃」。 | ||||
栽 | 「栽」後來可表示植物的幼苗,杜甫〈蕭八明府隄處覓桃栽〉:「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馬送浣花村。」仇兆鰲注:「桃栽二字連用,猶俗云桃秧,乃小桃之可栽者。」意謂贈送一百根桃樹苗,春天之前用馬匹運送到浣花村。又用作量詞,猶「株」,元稹〈花栽〉詩之一:「買得山花一兩栽」。 「栽」表示移植幼苗,指插種幼枝、秧苗,故「載」又引申出「插」、「安上」之意,《五燈會元.巴陵鑒禪師法嗣》:「草履祇栽三箇耳,麻衣曾補兩番肩。」意指草鞋只安上三個耳圈(穿時需用繩子將鞋的耳圈相互穿搭),麻布衣的肩膊曾經縫補過兩回。後來多用作貶義,表示強加於人,如「栽贓」即暗中把贓物放到別人處,然後誣告其犯法,即插贜嫁禍,從插栽幼苗引申而來。「栽」還用來表示跌倒,《紅樓夢》第96回:「只見黛玉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聲,一口血直吐出來。」 甲骨文所從「木」上部分叉,形體略異。故有學者為甲骨文未見「栽」字。卜辭辭殘,意義不詳。金文用作姓氏,曹卹父鼎:「乍(作)栽弔(叔)寶尊鼎。」意謂為栽叔鑄造寶貴的鼎。 戰國竹簡表示築牆時用的長板,《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125:「縣、都官用貞(楨)、栽為傰(棚)牏」,意謂縣、都官用木棍、木板編成的築牆用的模板。又用作都邑名,《上博竹書六.平王問鄭壽》簡2:「毀新都、栽陵、臨陽」,意謂毀滅新都、栽陵、臨陽三個都城。又通假為「𢦔」,表示傷害、毀壞。《上博竹書四.曹沫之陣》簡32:「亓(其)將帥盡傷,車連(輦)皆栽(𢦔)。」意謂將帥全部受傷,車輛都損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