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F-8 | E5 AD B8 |
---|---|
大五碼 | BEC7 |
倉頡碼 | 竹月弓木 |
Matthews | 2780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019;(二版)1092 |
康熙字典 | 208 |
Unicode | U+5B78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7740.7 | |
頻序 A/B | 58 | 44 |
頻次 A/B | 31893 | 17540 |
普通話 | xu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斆 | 覺悟也。从敎从冖。冖,尚矇也。𦥑聲。〔胡覺切〕學,篆文斆省。 (69 / 64) | 教 | 學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學」表示教孩子雙手擺弄籌策計數,以學習數學,本義是學習。 32 字 詳解: 甲骨文從「𦥑」(象雙手)從「五」從「六」,或不從「五」而從「爻」聲。會雙手擺弄籌策計數或算卦,金文加從「子」,因為學習和教育都與孩子有關 (沈培)。會教孩子學習數學之意。 自施者為教,自受者為學(季旭昇),古漢語往往施受同辭,如「受」既可表示接受,也可表示授予。故「學」、「斅」、「教」可同時表示教授和學習知識。在「學」右邊加上象教鞭的「攴」,是表示教授的「斅」字,「學」、「斅」、「教」形音義皆近,是同源詞,故林義光認為古「教」、「學」同字。參見「教」。 一說「學」字從「爻」從「宀」(房屋),象屋頂上搭有「千木」(交叉的木杆)的建築物,指代學舍。千木式建築方式仍殘存於日本的神社建築中,可見其屬於一種神聖的建築,古代貴族子弟要在這裏接受教育(白川靜)。按甲骨文記載在「大學」裏進行祭祀,可以為證。 甲骨文用作人名,又用作本義,殷代已有大學,《屯南》60:「于大學尋」,「尋」是祭名,表示在大學舉行尋祭。先秦大學為教學和進行軍事訓練的重要場所。《詩.周頌.敬之》:「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金文也用作本義,大盂鼎:「余唯即朕小學」《禮記.王制》:「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鄭玄注:「此小學、大學殷之制。」《大戴禮記.保傅》:「及太子少長,知好色,則入于小學。」盧辯注:「古者太子八歲入小學,十五歲入太學也。」又表示教授,靜簋:「王令靜𤔲射學宮,小子眔小臣眔尸(夷)僕學射。……靜學無愍,王易(賜)靜……」,表示王命令靜在學宮主持射箭練習,小子、小臣、夷僕學習射箭。靜教授射箭,沒有過失,得到周王的賞賜。「學宮」是古代王公貴族的學校,亦見於傳世文獻,《古列女傳.母儀傳.鄒孟軻母》:「復徙舍學宮之傍」。 戰國竹簡亦用作本義,《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112:「成學」,表示完成學業。 漢簡通假為「覺」,表示感覺,《張家山漢簡.引書》:「學(覺)心腹及匈(胸)中有痛者,無(撫)之以手」。 《說文》:「斆,覺悟也。從教從冂。冂,尚矇也。臼聲。學,篆文斆省。」 835 字 相關漢字: 𦥑,五,六,爻,子,受,斅,教,攴,宀,尋,覺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學」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不學無術, 博學多才, 口耳之學, 家學淵源, 才疏學淺… | (5/281)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品, 詖, 博, 塹, 初, 檚, 才, 鄲, 敦, 篤, 化, 費, 科, 放, 府, 假, 檞, 教, 凎, 究, 倦, 校, 系, 遊, 醫, 厭, 鸚, 業, 藥, 儒, 院, 玄, 求, 力, 謰, 文, 美, 武, 牙, 圃, 泮, 頖, 莘, 識, 贍, 升, 舌, 娑, 數, 調, 拓, 逃, 通, 同, 童, 乍, 習, 止, 治, 績, 譾, 哲, 助, 獎, 葄, 竺, 輟, 絕, 礜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a branch of learning; learning; knowledge; subject of study; school; college |
v. | study; learn; imitate; train up |
瀏覽次數: 39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