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 |
|
UTF-8 | E8 99 9E |
---|---|
大五碼 | B8B7 |
倉頡碼 | 卜心口女大 |
Matthews | 7648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827;(二版)3019 |
康熙字典 | 1002 |
Unicode | U+865E | |
---|---|---|
GB2312 | 5161 | |
四角號碼 | 2128.1 | |
頻序 A/B | 3630 | 2907 |
頻次 A/B | 55 | 50 |
普通話 | y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虞 | 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於身,仁獸,食自死之肉。从虍,吳聲。《詩》曰:于嗟乎,騶虞。〔五俱切〕 (103 / 98) | 虍 |
形義通解 |
---|
略說: 「虞」字金文從「虍」,「吳」聲,或為古人所想象的動物(郭沫若),後世多假借指欺詐,引申有猜度、憂慮之義。 52 字 詳解: 「虞」從「虍」,「吳」聲,「虍」與「虎」同,說明「虞」為虎類動物的名稱。《說文》:「虞,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於身。仁獸,食自死之肉。从虍,吳聲。《詩》曰:『于嗟乎,騶虞。』」《尚書大傳.西伯戡黎》;「之於陵氏,取怪獸,大;不辟虎狼,閒尾倍其身,名曰虞。」舊注:「虞,蓋騶虞也。」一說以為「虍」亦為聲符,「虞」為雙聲符字(袁家麟),可備一說。 金文「虞」用作姓氏,散氏盤:「豆人虞丂、彔貞。」又用作國名,宜𥎦夨𣪕:「王令虞𥎦(侯)夨曰。」《史記.吳太伯世家》:「是時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周章已君吳,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虛,是為虞仲,列為諸侯。」另,「虞」又讀為「永」,指永遠,恒𣪕蓋:「其萬年世子子孫孫虞(永)寶用。」 秦簡「虞」為「虡」之誤,「虡」指用來掛鐘的木架,《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125:「縣、都官用貞(楨)、栽為傰(棚)牏,及載縣(懸)鐘虞〈虡〉用𨍮(膈),皆不勝任而折。」全句指縣、都官用木棍、木板編成的築牆用的模板,以及掛鐘木架上的橫木,都不堪受力而折斷了。 漢帛書「虞」指戒備,《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第171行:「是以晉國之慮,奉秦,以重虞秦。」 傳世古籍「吳」、「虞」兩字多有通用,如《孟子.盡心上》「驩虞」即是。後人假借「虞」來表示「預計」、「揣度」等高度抽象的意涵,《爾雅.釋言》:「虞,度也。」傳世古籍如《孫子.攻謀》:「以虞待不虞者勝」,《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中的「虞」可解為猜疑。字又引申有戒備之義,《國語.晉語四》:「過衛,衛文公有邢、翟之虞,不能禮焉。」韋昭注:「虞,備也。」「虞」又引申指憂患,《左傳.昭公四年》:「君若茍無四方之虞。」王引之《經義述聞》:「虞,憂也。」至於《周易》提到的「憂虞」即意謂憂心地預料未來。參見「吳」。 765 字 相關漢字: 虍,吳,虎,永,虡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虞」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虞城縣, 上虞縣 | (2/2)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爾虞我詐, 即鹿無虞, 爾詐我虞, 不虞之譽, 後顧之虞… | (5/54)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艱, 堪, 爾, 我, 詐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anxious, concerned about, worried |
n. | worry, deceit |
v. | deceive, cheat; amuse |
瀏覽次數: 31819 |